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的,每年的4月15日~21日规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简称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2024年4月15日至21日,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本届宣传周以“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为主题。 [12]
“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强调通过多维度、科学化的手段降低癌症风险,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以下是具体的策略与实践方向:
一、个人层面: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管理 均衡膳食: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摄入(每日至少400克),减少红肉(每周<500克)及加工食品。 控盐限糖:每日盐摄入<5克,添加糖<25克,避免含糖饮料。 抗氧化食物: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C、E及硒的食物(如坚果、深色蔬菜)。
运动与体重控制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减少久坐;保持BMI在18.5-24.9之间。
远离致癌因素 戒烟:吸烟者肺癌风险为不吸烟者的15-30倍,戒烟10年后风险减半。 限酒:男性每日酒精≤25克,女性≤15克(如啤酒≤500ml)。 防晒与防护:紫外线强时使用SPF30+防晒霜,减少职业暴露(如石棉、苯)。
二、医学干预:早筛与疫苗接种 癌症筛查 肺癌:高危人群(吸烟史、家族史)每年低剂量螺旋CT。 乳腺癌: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乳腺钼靶+超声。 结直肠癌:50岁以上结肠镜每10年一次。 肝癌:乙肝携带者每6个月超声+AFP检测。
疫苗预防 HPV疫苗:覆盖9-45岁,预防宫颈癌、口咽癌等(有效率>90%)。 乙肝疫苗:新生儿普及接种,降低肝癌风险70%-85%。
三、环境与社会支持 政策法规 控烟立法:公共场所禁烟、提高烟草税(如英国吸烟率从2000年的27%降至2023年的13.3%)。 环境治理:严格监管空气/水污染(如PM2.5每降低10μg/m³,肺癌风险降9%)。
医疗资源优化 基层医院普及癌症筛查技术(如HPV检测、胃肠镜),推行“早诊早治”项目。
四、心理健康与科普教育 压力管理 长期压力导致免疫抑制,通过正念冥想、社交支持降低皮质醇水平。
科学普及 破除“保健品抗癌”等误区,推广权威信息平台(如国家癌症中心官网)。
五、高危人群精准干预 遗传筛查:BRCA1/2突变女性(乳腺癌风险70%)建议预防性手术或密切监测。 慢性病管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治疗可降低胃癌风险40%。
六、数据驱动的防癌策略 AI辅助筛查:如深度学习算法在乳腺X光片诊断中准确率达94%(高于传统90%)。
大数据追踪:建立区域癌症登记系统,分析发病趋势并调整预防重点。
结语 癌症防控需个人、医疗体系与社会协同发力,通过科学证据指导行动,将癌症从“晚期难治”转为“早期可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40%的癌症可通过预防避免,30%通过早筛治愈,科学防癌是切实可行的健康投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培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148205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