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
癌症神经-免疫联合疗法研究进展
2025-3-19 06:33
阅读:543

癌症神经-免疫联合疗法研究进展

嗯,用户问的是癌症神经-免疫联合疗法的研究进展。我需要先理解这个领域的关键点。

神经和免疫系统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一个重点。根据搜索结果,有几个网页提到

了相关内容,特别是网页8关于大脑奖得主的研究,他们发现了胶质瘤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可能涉及到神经活动促进肿瘤生长,而免疫疗法可能在这里起到作用。 网页3和7讨论了

肝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尤其是联合疗法,比如靶向Gal1来增强PD-1抑制剂的疗效。这可能

属于免疫联合治疗的一部分,虽然不是直接涉及神经,但机制上可能有关联。比如,肿瘤相关

巨噬细胞招募Tregs,抑制CD8+ T细胞,这和免疫微环境有关,可能和神经调控有关联吗? 

 网页8中的研究指出,胶质瘤细胞通过突触传递和电信号与神经元互动,促进肿瘤生长。

这里提到的AMPA受体拮抗剂如吡仑帕奈,可能成为治疗靶点。而免疫疗法如CAR-T在实体瘤

中的效果有限,但网页2提到CAR-T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长期缓解案例,这或许说明在某些

神经相关的癌症中,免疫疗法有潜力。 需要整合神经科学和免疫学的发现。比如,神经活动

如何调节免疫微环境,或者免疫细胞如何影响神经信号传导。网页8提到的癌症神经科学

可能是一个新兴领域,结合这两个方向。 另外,网页3中的浙江大学研究显示,靶向Gal1

可以抑制TAMs招募Tregs,从而增强PD-1的效果。这可能是一个神经-免疫的交叉点,

因为Gal1可能由肿瘤细胞分泌,影响巨噬细胞,进而调节免疫抑制环境。不过需要确认Gal1

是否与神经活动有关联。 网页4和5讨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趋势,包括联合疗法,

但未直接提到神经因素。可能需要将神经调控机制与现有的免疫联合策略结合起来,

比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神经信号抑制剂的联合使用。

总结可能的进展点:1)神经信号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2)针对神经-免疫交互

的联合疗法,如AMPAR抑制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结合;3)CAR-T在神经相关肿瘤

中的应用;4)Gal1靶向治疗在肝癌中的免疫调节作用;5)癌症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对

治疗策略的影响。 需要检查每个网页的具体内容,确保引用正确。例如,网页8中的

Monje和Winkler的研究,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与胶质瘤的突触连接,这为联合疗法提供

了新靶点。而网页3的Gal1抑制可能属于免疫调节,但可能与神经因素间接相关。

需要明确哪些是直接的神经-免疫联合疗法,哪些是单独的进展。 另外,网页2的CAR-T疗法

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长期缓解案例,虽然主要是CAR-T的效果,但可能与肿瘤的神经特性有关。

需要确认是否属于神经-免疫联合疗法,或者只是CAR-T在实体瘤中的突破。 最终结构可能分

为几个部分:神经与肿瘤微环境的交互机制、靶向神经信号的免疫联合策略、CAR-T在

神经肿瘤中的应用、新型联合治疗靶点的发现(如Gal1),以及未来趋势。每个部分需要

引用对应的网页。 癌症神经-免疫联合疗法是近年来的新兴研究方向,旨在通过调控肿瘤

微环境中神经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提升抗肿瘤疗效。以下是基于最新研究进展的总结与分析:

一、神经与肿瘤微环境的交互机制 神经元活动促进肿瘤进展 2025年大脑奖

得主Michelle Monje和Frank Winkler的研究揭示了胶质瘤通过突触整合到神经回路中: 

 胶质瘤细胞与神经元形成功能性突触,通过AMPA受体介导的钙信号驱动肿瘤增殖和侵袭12。

 神经元异常兴奋形成正反馈循环,加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12。 靶向神经信号通路

(如AMPA受体拮抗剂吡仑帕奈)可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生存期1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s)与神经调控 浙江大学团队发现,肝癌细胞分泌的半乳糖凝集素-1(Gal1)通过

激活TAMs的PI3K/AKT/NF-κB通路,促进CCL20趋化因子分泌,进而招募调节性T细胞(Tregs),

抑制CD8+ T细胞功能。阻断Gal1可逆转PD-1抑制剂的耐药性4。

二、神经-免疫联合治疗策略的探索 靶向神经信号通路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肝癌模型中,

Gal1抑制剂联合PD-1单抗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减少Tregs浸润并增强CD8+ T细胞活性4。

 胶质瘤研究中,AMPA受体拮抗剂(如抗癫痫药物吡仑帕奈)与免疫疗法联用,可能打破

肿瘤-神经回路的恶性循环12。 CAR-T疗法在神经肿瘤中的突破 一项1期临床试验显示,

GD2靶向CAR-T疗法使一名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实现18年无癌生存,提示CAR-T在实体瘤中

的长期疗效潜力3。 胶质瘤特有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仍是挑战,但个体化肿瘤疫苗与CAR-T联用

正在临床试验中探索12。 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 肝癌治疗中,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

(如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显著延长总生存期,且对不同病毒感染状态患者均有效111。

 术前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可使部分不可切除肝癌转化为可手术状态,降低术后复发

风险67。

三、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干预 通过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解析

肿瘤-神经-免疫网络的异质性,开发针对特定信号通路的联合疗法12。 克服免疫抑制

微环境 靶向TAMs、Tregs等免疫抑制细胞,结合神经信号调控(如Gal1或AMPA通路),

可能成为肝癌、胶质瘤等实体瘤的治疗突破口412。 临床转化与医保可及性 创新药的高成本

限制了可及性,需通过医保政策优化(如纳入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提升患者获益67。

四、典型案例与临床研究 CheckMate 9DW研究: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不可

切除肝癌,客观缓解率达36%,显著优于传统靶向药物1。 CARES-310研究:

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在肝癌一线治疗中展现生存优势,且不受病毒感染状态影响1。

 百济神州的联合疗法试验: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或TIGIT抑制剂在食管癌和肺癌

中的III期研究正在进行,有望扩展适应症67。

总结 癌症神经-免疫联合疗法的核心在于打破肿瘤对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双重“劫持”。

未来需进一步整合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通过跨学科合作(如神经科学、免疫学、肿瘤学)

推动创新疗法的转化,最终实现精准化、个体化的癌症治疗。 

 本回答由 AI 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开启新对话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培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147822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