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学诗 写诗 小年佳作

已有 1816 次阅读 2023-1-14 11:24 |个人分类:美学诗文|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小年的来历

        朱元璋年轻时是一穷光蛋,有一年过年,他身无分文,想在肉铺里賖几斤肉过年,老板不肯,他说那賖一个猪头吧(古代猪头很便宜),老板猪头也不赊。朱无可奈何,随手在街道墙壁上写上一首打游诗:“可怜可怜真可怜,别人有年我无年,赊个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当皇上,老子要过二个年”。

        想不到朱后来真当上了皇帝,这一年快过年了,他想起曾经写在墙上的打游诗,为了自己的金口玉言,他颁旨,从今年起过二个年,一个小年,一个大年。当时已是腊月二十二了,就定在明天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由于交通不便,圣旨传到南方迟了一天。所以就有了北方人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后来才有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之说。

    大家小年好!



小年

东风紫气悬,梅开唤春天。

掸尘除霉晦,抒笔写对联。

敬拜言好事,恳祈戮瘟顽。

喜庆无双至,先贺再大年。

辞旧迎新快,寻诗入名篇。

吟声华章在,寄韵翠墨延。

雅律扬美俗,散文颂青川。

拜师抒宏志,梦枕再鼓鞭。

寻常岁月凡,世事难尽全。

不断封客路,长留望乡关。

风云变幻苦,草木凄凉寒。

劫后余生慰,清辉更无眠。

笙歌欲喧天,寒梅迎小年。

熙攘归途接,集市始摩肩。

庭除扫垢新,鼠女旧话传。

儿时乡土味,麻糖胜丰筵。

玉兔临景娇,红梅花雪飘。

躺平阳初愈,三年疫未消。

河岸舒柳眼,神州万里春。

新岁瘟魔遁,国泰民安奏。

四九临小年,文友共腾欢。

墨海千龙舞,诗田百卉鲜。

灵思梳鹤发,笑语俏苍颜。

鹊唱枝头曲,新春艳丽天。

糖瓜打剌酥,小年拜神符。

临觞同相送,并座共尽驱。

下降无限佑,丰登有馀厨。

自是凡间爱,灵光天上呼。

新荣地复苏,小年送神乎。

善恶将心印,廉贪与指摹。

高贤皆达道,孝子不殊途。

期冀仙灵动,人生恨事无。

腊尾小院中,寒霜履枯丛。

瘦枝初阳影,深巷赴市翁。

节味思远客,归期备年丰。

千家盼团聚,窗灯彻夜红?

岁至交年忙,除尘扫洒堂。
乘风晴光媚,映日秀色长。
上天言好事,入宅保安康。

旧历新符挂,莺歌颂祉祥。

朔风严冬至,除尘辞旧忙。
窗花灵韵雅,新赋美词彰。
红梅琼姿艳,街市年货香。
节味情意重,团聚诉衷肠。


今日过小年,玉帝令音传。

新冠逃亡路,祥兔锦绣篇。

报国无懒政,回乡不差钱。

怀抱千千意,同游大自然。


同游大自然,高山阔水天。

花开皆随性,鸟唤尽有缘。

琼枝摇绝壁,冰柱挂前川。

景美君来早,清风已在先。


清风已在先,漫舞到跟前。

情柔吹双鬓,语妙成对联。

乾坤三度望,景象一朝圆。

应映红霞影,银装绕夕烟。


岁暮临春暖,仍觉朔风萧。

防瘟三年久,解禁万众烧。

祭灶言疫乱,祈神斩奸刁。

尽除乾坤朗,社稷胜舜尧。


九域解冻寒,千家二十三。

启奏瘟神事,督察赤县安。

伏魔湮地狱,送疫上西天。

做主纾民困,呈祥万户欢。


岁近小年浓,江南塞北腾。

戮灭瘟魔祟,人马水陆空。

游园何扫码,闹市岂忧封。

彩树爆竹响,福光映满城。


驭日去来频,年关系一身。

病骨残腊入,新冠苦寒循。

惊老知时命,萧寥见性真。

千疮心未冷,江南江北春。


老窖清香醇,邀朋畅饮频。

如歌岁月情,似雪烟霞神。

作赋吟风诗,斜阳映阁真。

小宴楼台聚,韶华忆旧人。


梅香大寒中,彩挂腊味融。

游子思归情,故园君入梦。

九州千年俗,四海华夏风。

云积苍垠雪,迎春吐瑞隆。


小年拜天君,肉鸡祭灶神。

燕山无玉雪,塞北有白银。

月娥灭灾鬼,医士除病魂。

乾坤祥瑞落,卯兔惠泽民。


户户家家忙,扫房贴春联。

五福门墙挂,平生卧榻全。

老叟作诗画,少郎剑刀鞭。

闲暇逗孙乐,神州祥瑞天。


南飞北渡忙,年关费揣量。

离歌杨柳绿,别赋菊樨黄。

清辉梳潘鬓,浊酒笑阮囊。

星辰同样雨,正视也无妨。


细刻终谙材,悄思渐饮腮。

弱笔三千墨,韶光一寸苔。

言温知友近,香冷觉花开。

贤庄楼生月,月自梦自来。


伫立手拈香,灶王拜兔王。

小虫吞大体,旧俗拟新章。

蟾宫灵砂散,玉阙甘露方。

宇澄人健硕,春来事农桑。


田园静好前,彰宣领路人。

毕竟霜华减,烟雨景常新。

小年眷爱意,陋室风情春。

笑我谈故事,沧海岂知身。


乡愁梨花俏,舞雪过小年。

岁岁交泰日,家家太平筵。

扫尘留书册,祭灶问酒钱。

春光露消息,瑞气访神仙。


怅望忧危疏,癸卯正三年。

素女归妆阁,青娥到画筵。

问疫弓影事,消灾杖头钱。

白发摹词句,红尘有地仙。


奈何心境老,争知又经年。

神明陈香烛,肴馔列绮筵。

病骨烧药鼎,衰肠买山钱。

虎啸振声去,乡音疑是仙。


腊月剩七天,千门万户连。

除尘华堂净,祭灶吉语传。

瑞雪辞旧岁,寒梅报新年。

阴霾散尽欢,玉兔呈祥气。

轮铁奔辉煌,玉兔福运长。

燕子初试翼,春风已梳妆。

江山承新露,今朝着锦裳。

万里一声啸,耕天耘日骧。

新冠渐去欢,口罩先摘官。

利是微信转,亲情网关还。

大街小巷车,屋后房前酣。

释怀灾祸远,见日宇穹蓝。

文/白居易(唐代)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简单说一下这首诗 :

这里(微)指微不足道。

字面解释为 :

谁说动物的生命微不足道?它们和人类一样有骨有肉有皮肤。劝你不要打那枝头上停留的鸟,它的孩子正在巢中盼望着母亲快点回去。

写作手法为 :

前两句以反问句式提出作者看法,点出鸟和人一样有着生命。

后两句提出劝告,并以盼母归的动人情景来感动世人,起到了良好的劝说效果。

这首诗作者用朴实自然的语言,通过真情子望母归的自然现象,劝告读者应善待动物。


岁尾感怀

人生苦难多,世事能奈何。

往日青丝鉴,如今映心波。

胸怀流雅韵,笔尖岁月磨。

寡欲求索少,岁月莫蹉跎。

日月又一年,往事渐如烟。

看淡名和利,足下山与川。

目睹耳闻梦,是非裁诗笺。

窗外梅枝俏,凌寒花正妍。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唐·陆畅《惊雪》

        这是一首描写雪景的小诗,除题目外,全诗没用一个“雪”字,这正是本诗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雪中的景色,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北风急吹,院子里像有月光照射,雪花漫天飞舞。“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体现了作者的奇思妙想,诗中通过对轻灵美丽的雪花的惊叹与赞美,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对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小巧别致的咏雪诗,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语言朴实,联想新奇而特有韵味。诗的前两句直接描写北风吹雪,色白如月,后两句思维灵机一转,惊叹雪花本是水,绿仙人巧手裁剪,便如花轻舞。“剪”字简明生动,起到化虚为实的作用。剪约纤巧,剪约秀丽,所以诗人才会发出惊叹。同是咏雪诗,刻画描写手法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效果当然也就不相同了。





赠 来雪花舞翩翩,

许 是化蝶偷下凡,

培 育冰梅换旧色,

扬 起暗香染新兰。


赠 友和诗雪花开,

许 是玉蝶下凡来,

培 育红梅添新色,

扬 起暗香染兰台。

谢谢陈华君先生    许培扬


街市冻云愁,

防疫尚未休。

伤情谁与解,

携侣伴花游。


咏菊

凌霜傲世花,细茎吐幽芳。

浅凝融融紫,淡冶粲粲黄。

秋寂舞庭下,芬漠香篱上。

诗客怜黄花,骨瘦何苍凉!

东篱少菊豆,秋花几盆栽。

轻紫迎霜笑,粉红对月开。

孤雁南飞远,羁客东望愧。

独品诗酒花,陶令归去来。


七绝《壬寅腊月小年有感》十二首


文/辉叔(许日辉)

(一)

飘香腊酒小年迎,

雪兆丰年渡众生。

虎去兔来春已近,

灶王言善最真情。

(二)

鹊闹梅枝福已登,

小年三九腊寒凝。

灶官司命今回府,

述职人间奖与惩。

(三)

已觉新春序幕开,

香糖贡祭灶君台。

烟尘旧杂清干净,

梦锁年关腊鼓催。

(四)

腊月迎新过小年,

求神拜灶扫尘烟。

送行糖果人间贡,

福降春来好运连。

(五)

几块方塘祭灶君,

年关腊晚酒香闻。

东风暖意祥和瑞,

福到迎春节气氛。

(六)

扫屋迎新室雅芳,

小年翘首待春光。

家家喜福桃联换,

户户安平祭灶王。

(七)

腊晚春临数九寒,

和谐福泽万家欢。

小年今到尘埃扫,

祀灶祈神百姓安。

(八)

小年今到扫尘埃,

送暖东风瑞带来。

灶爷上天言善美,

下凡携福伴春回。

(九)

冬深腊晚卯春迎,

纳福除尘紫气盈。

嘱托灶王言事好,

今歌一曲小年声。

(十)

卯转乾坤四季安,

小年除旧疫阳残。

灶神回府言良事,

赐福千家万户欢。

(十一)

祭灶君王话小年,

天官赐福启新篇。

祺祥社稷人兴旺,

喜瑞携春国梦圆。

(十二)

灶君归府又迎春,

洒扫家庭拂旧尘。

共度小年须纵酒,

放歌吟唱物华新。


作于2023.01.14.壬寅腊月廿三日壬寅小年


野水荒滩人

青山翠岭鸟

老树横枝艳

新芽向蓝天

台前几度怜

月下多情梦

千山春上路

票花吾回乡

依旧登春晚

更新缠友人

菊酒邀陶令

兰汤迎小年

诗歌谢谪仙


香飘谷穗稠,汗水百天流。

五彩调颜色,书成一部秋。

怀中清泉吐,云烟元气浮。

空山如此瘦,乳汁哺于秋。

落叶起烟尘,渔樵二十春。

薄名多点缀,几扰局中人。

无言却动容,流泪滴梧桐。

红颜成霜色,一别不相逢。

一夜之间凉,散步向前方。

秋雨潇潇下,挥汗路不长。

园边一地黄,寻味去闻香。

举头桂花落,清秋染色忙。

寒风肆虐雨,枯叶秃树丫。

金黄如色染,画卷送谁家。

金秋硕果香,万户千家粟。

渔牧农林齐,脱贫致富谱。

野旷草木休,落日大河流。

浮云斑斓色,青霜又染头。

心无便清闲,晴窗正好眠。

碧天波似镜,秋河月飞船。

晴光向阳开,秋下菊香裁。

陶令闲醉酒,行吟问如来。

鸭梨冬枣香,禾菽田原黄。

神州逢盛世,民安国泰扬。

细雨送清爽,秋风感体凉。

园圃芳馥溢,田野谷飘香。

秋高气爽艳,鸿雁欲向南。

梨枣满园溢,金黄陌上绿。

秋雨敲窗响,抚琴奏篇章。

万树舞黄叶,菊花醉梦香。

深秋桂花香,枫林待晚霜。

落叶生悲处,风景入诗肠。

四季轮回秋,红衣褪尽流。

田园黄金色,蒹葭共白头。

蒹葭泛秋光,雁叫倍感伤。

水气凝白露,更添几分凉。



象 棋

楚河似秦关,十卒交锋还。

汉界兵家地,胜侯败寇山。

雄关十子怜,万里断烽烟。

金枪屏风马,青锋劫外天。

烽火到汉关,铁骑烂柯山。

两岸任驰骋,擒王逐鹿还。

龟背自动枪,献酒醉君王。

楚汉硝烟起,宫门炸两狼。

开基戴帝王,运筹帷幄枪。

埋伏空城计,平收万里疆。

横刀行九宫,仗剑血胡同。

江山争斗起,护驾亡身笑。

报国做贤臣,安边社稷神。

君王能识道,皇城自由人。

冲锋一道烟,驰驱两千年。

捐躯抛名利,镜洗百战前。


红木家俱

天工路峥嵘,魂宝碧空明。

美誉千万里,绝伦世传承。

神功破天荒,红木韵律扬。

文企联姻路,生花妙笔香。

精雕仿古风,百年手艺承。

班门弄斧谁,巧夺天工生。

满目琳琅红,天工妙手成。

美伦谁不盼,坐卧俱悦情。

绒毛交趾檀,蝶韵舞翩跹。

精雕孕精彩,日月同辉祥。

雕琢制风新,镂饰刻暖春。

巧夺天工多,骚坛称绝神。

心里紫檀人,衔连古到今。

为椅为床案,清香满堂春。

匠心出班门,古韵雅风存。

天工皆巧手,家什可传孙。

匠心独运巧,龙吐骊珠凤。

紫檀香满室,典雅一屏开。

斗志贯长空,沥血染木红。

载艰辛莫问,欲言泪眼朦。

紫料檀香醉,师徒进鲁门。

天工珍品秀,造出五洲魂。

红木古朴风,大方典雅秀。

雕镌成华器,班门慰鲁公。

雕龙刻凤情,天工技艺精。

装点扬古韵,檀香漫钢城。

明清古法继,巧夺天工深。

檀香添瑞气,骚客动诗心。

百代传承风,千年富贵工。

鲁班难穷尽,闲雅一品红。

床橱皆显贵,桌椅俱生香。

精雕玲珑透,天工韵律扬。

云霞透寒阳,檀雕布画廊。

巧夺天工韵,心酬墨迹诗。

惊艳天工手,雄心塑海川。

树旌依胜地,创业展鸿篇。

传世当精品,崇德自泰山。

云鹏横汶水,浪起咏千年。

技承赋神灵,人立厚德名。

榫卯千凿落,雕镌万般情。

龙蟠雅风颂,凤辇子嗣赢。

谁说江湖匠,鲁班在钢城。

紫檀蕴吉祥,诗友见品藏。

衔接功力巧,雕刻术高强。

精心打造靓,诚信经营长。

天工鹏展翅,神艺韵悠扬。

巧手夺天工,匠心和木红。

榫卯器无缝,烘焙质相同。

饮茶檀香雅,落座天地中。

居家如此意,莱芜访张翁。

连理嫁张郎,夫君挑大梁。

巧手鹏展翅,慧心业辉煌。

一生劳累尽,万缕柔情肠。

孤雁乘风去,思君隔阴阳。

百里莱芜至,乘兴心愿偿。

红木床橱贵,紫檀桌椅香。

精雕传三世,细刻耀四方。

巧夺天工韵,鲁班美名扬。



               西湖    

六角报春来,疏影白玉堆。

彤云散林苑,塑雪漫蓬台。

兰草随时蔓,琼花到处开,

冲寒驱凛冽,孤山独放梅。            

桥头菜市张,人烟锦帆扬。

北城悬明月,春红涨夕阳。

商贾灯火旺,橹樯醉歌长。

灯光元宵景,湖畔归来忙。          

秋风子胥魂,伴挟到海门。

素练掀亦伏,银涛吐还呑。

吴越群山动,斗牛平地翻。

钱王千弩发,无见射潮痕。          

谁立季孟间,夕阳照苍颜。

僧居野寺隐,人坐轻舟闲。

湖光涵碧水,秀色见青山。

白云漫宇句,欲写自不删。

夜色闻寰宇,明月万顷波。

湖山莺燕驻,楼阁管弦多。

归舟移残梦,横笛付雅歌。

骚客何处赋,广寒问嫦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1371922.html

上一篇:分子构象量子理论
下一篇:兔和鼠兔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收藏 IP: 223.72.69.*| 热度|

6 郑永军 杨正瓴 曾荣昌 杨学祥 张晓良 汪育才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2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