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梦与心理回忆

已有 1962 次阅读 2022-6-11 07:51 |个人分类:信息分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

精神分析观点(梦是愿望的满足、心灵碎片的整合)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已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

2.

生理学的观点 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生理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人的脑干部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向大脑皮层放电,每隔90分钟放电一次(刚好一个睡眠周期),而放电时,刚好激活了我们大脑的一些神经元...

3.

认知观点(人不得不做梦) 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也就是,我们在睡觉时,我们大脑没有完全休息,一定程度上时保持活跃的,因此,会对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和巩固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子。

弗洛伊德与荣格是梦解析的开山鼻祖。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

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这就是梦的形成。

梦是人的欲望的替代物,它是释放压抑的主要途径,以一种幻想的形式,体验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

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之火由于现实的原因遭受压抑不能满足,而潜意识中的冲动与压抑不断斗争,形成一对矛盾,进而形成一种动力。

这种动力使欲望寻找另外一种途径或满足,这就是梦。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梦在某些情况下是心理冲突的显现。

郝滨先生在其著作《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中阐述:“梦中会出现欲望、情绪等各种感受,虽然这些都是你的神经系统产生的,但并不能完全代表你,不能说梦中出现的需求就是你的本质所在。

很多的时候理性需求与感受类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他们并存在你的意识中,并相互争斗伴随你的一生。

这些需求之间的冲突可能使你无所适从,而导致心理障碍

但是,假如你拥有了足够强大的自我功能而很好的协调这些冲突,他们反而会使你获得更好的成长。

其实这也就是很多人接受释梦、催眠等技术手段进行心理治疗获得个人成长的主要目的之一。”

有人说:梦是自然进化的谬误,是上帝造人时的过失。

有人说:梦是一封没有翻译的远古来信。

有人说:梦是人生的另一部华彩乐章。

但不管怎么去评论梦,事实是我们每天必须做梦。

所不同的是,知梦者,观照心灵,终身受用;不知梦者,照样生活,一无所害。

梦就是这样,既慷慨大度,又吝啬小气,关键在我们自己。

也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做梦是大脑在虚拟环境中对如何处置危险情况的预演。

尤其是噩梦,人类每年要做300到1000次噩梦。

人类正是在噩梦中进行安全训练。

卡耐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副教授凯利·摩尔韦奇(Carey K. Morewedge)和哈佛商学院副教授迈克尔·诺顿(Michael I. Norton)在2009年所做的一个研究对梦的意义以及梦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

研究者给美国、韩国和印度的学生提供了4种已有的梦的理论进行选择,看他们对每种理论的接受程度。

  • 理论1:弗洛伊德理论:梦体现着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情感,而那些被回忆起来的梦的碎片则能帮助我们揭露这些深藏的情感。

  • 理论2:问题解决理论:梦主要是用来处理与生存法则有关的信息。因此,梦能给我们提供有关如何解决问题的深刻见地。

  • 理论3:学习理论:梦是大脑处理白天所接触到的信息的过程,它帮助我们清理掉没用的信息从而避免大脑信息混乱。

  • 理论4:副产品理论:梦是一种没有涵义的幻象。是大脑在处理感觉输入的随机脉冲时所产生的一种幻象。

结果显示,不管在哪个国家,人们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认同度都是最高的,认为梦具有深层涵义。

(美国56%,韩国64.9%,印度73.8%。也许东方文化更加相信梦的潜意识涵义。这个研究还证实了梦对人的行为会产生影响,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梦没有明显的外源性原因,个体会更倾向于认为是自己内在想法的来源。而认为梦有意义的个体会更容易受到梦的影响,并且个体会削弱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梦的意义,对梦的解释出现了自我服务偏见Morewedge, C. K., & Norton, M. I. (2009). [1]


文献分析

http://www.pubmedplus.cn/P/SearchQuickResult?wd=3177c0e8-3ea4-4167-b222-a70ddd3b03da


01.20213 篇6.000%
02.20203 篇6.000%
03.20185 篇10.000%
04.20173 篇6.000%
05.20162 篇4.000%
06.20151 篇2.000%
07.20133 篇6.000%
08.20121 篇2.000%
09.20111 篇2.000%
10.20101 篇2.000%
11.20092 篇4.000%
12.20071 篇2.000%
13.20061 篇2.000%
14.20053 篇6.000%
15.20041 篇2.000%
16.20031 篇2.000%
17.20012 篇4.000%
18.20001 篇2.000%
19.19951 篇2.000%
20.19931 篇2.000%
21.19921 篇2.000%
22.19901 篇2.000%
23.19882 篇4.000%
24.19873 篇6.000%
25.19861 篇2.000%
26.19821 篇2.000%
27.19782 篇4.000%
28.19761 篇2.000%
29.19681 篇2.000%
01.conscious cogn5 篇10.000%
02.sleep3 篇6.000%
03.am j psychiatry2 篇4.000%
04.arch gen psychiatry2 篇4.000%
05.arch ital biol2 篇4.000%
06.brain2 篇4.000%
07.j comp neurol2 篇4.000%
08.j sleep res2 篇4.000%
09.science2 篇4.000%
10.sleep med2 篇4.000%
01.美国10 篇20.000%
02.意大利6 篇12.000%
03.英国6 篇12.000%
04.法国5 篇10.000%
05.加拿大4 篇8.000%
06.南非2 篇4.000%
07.爱尔兰1 篇2.000%
08.澳大利亚1 篇2.000%
09.巴西1 篇2.000%
10.比利时1 篇2.000%
没有聚类出数据
01.Dreams50 篇100.000%
02.Humans50 篇100.000%
03.Sleep, REM33 篇66.000%
04.Male31 篇62.000%
05.Adult29 篇58.000%
06.Female25 篇50.000%
07.Sleep Stages22 篇44.000%
08.Mental Recall15 篇30.000%
09.Polysomnography15 篇30.000%
10.Electroencephalography14 篇28.00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0034-1342481.html

上一篇:戒酒期间的焦虑感
下一篇:文献检索与科研选题
收藏 IP: 223.72.54.*| 热度|

5 杨学祥 郑永军 杨正瓴 孙颉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