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雨过乔家院 精选

已有 7301 次阅读 2015-9-11 09:04 |个人分类:游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闪过平遥后,学宽兄说去看乔家大院。老天下大雨,雨中看院,别有风味。乔家院的名字真是如雷贯耳,先有灯笼高挂,然后有电视剧,不过我都没看过。这回先看真迹,然后在电视剧里找我的脚印……

宽哥说看字,于是看匾额看楹联。进院后首先看见的是“桂馥兰芳”(不知是什么院)门下的一联:

詩書于我為鞠蘖,嗜好與世殊酸鹹。


“好”字的写成“丑女”,竟没认出来,惭愧。我还以为“鞠蘖”是食材,拿诗书当食材,品味与众不同,又是大大地错了。它是酿酒的“曲蘖”,即《商书·说命》所谓“若作酒醴,尔惟曲蘖”。具体说来,发霉的谷粒叫“鞠”,发芽的谷粒叫“蘖”(《说文》:“蘖,芽米也。”)“鞠”做的酒醇,“蘖”做的酒甜。后来工艺改进,大概不用皮革做工具,“鞠”字就被“曲”字取代了。

酿醋的原理和方法大概与酿酒一样,“鞠蘖”在这儿还是说酿醋比较恰当——古人说“汉书下酒”,乔老爷诗书蘸醋,一样风流。此联原是“雪帅”彭玉麟写给雷州名士陈乔森的诗句:

        诗书于我为曲蘖,嗜好与世殊酸咸。

        激昂男子孔文举,澹荡英雄鲁仲连

书写者赵昌燮,在院儿里写了好多字——我想象老赵可能是乔家的师爷或西席之类的角色,又是想当然地错了,他却是乔家的东床!赵先生是民国大藏书家,太谷县人(从太原到平遥路过一个“太谷西站”,大概就是了),做过六品官,曾刻印戏言:“文比板桥多一字,官比板桥少一品”。赵老师善篆隶。可惜未见篆书;据说他与昌硕并称“南吴北赵”,可惜以前没见过。

看过几个院落后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院儿里的匾额和楹联的字都很好,极富书卷气;可屋里墙上挂的书画,常常大煞风景,有傅山的,有未知其人的,也有赵老师的。我一路都怀疑其中很多是假的。等后来看见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才肯定那些碍眼的东西真心是假的。乔老爷见了,作何感想?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992-920072.html

上一篇:白露夜听雨
下一篇:良友与色戒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16 鲍海飞 柏舟 陈小润 王春艳 白龙亮 武夷山 钟炳 赵美娣 韩玉芬 徐耀 李笑月 余昕 李学宽 李颖业 赵宇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