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功夫……

已有 2265 次阅读 2015-5-11 08:55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有个书法家说,他有任务或应酬才“创作”,其余时间都用来临帖:“所谓写字,就是临帖。不临帖,苦写一辈子又有何用?”没临过帖可能感觉不出这话的意味。艺术不是讲创造么?怎么老“临摹”呢?确实有多创作而很少临帖的人,看他们的字,第一眼很亮,两三眼后就不禁要白眼了。他们有点儿像不学基础课也能打倒牛顿爱因斯坦的,那样的天才,我只能学河伯望洋兴叹。

惭愧的是,我好久没临帖了(更没有创作)。前几天买了一套台湾的一个书法组织编的“书艺珍品赏析大全”(60册),手又痒了。放翁说“笔底自用十年功”,我学书零零星星,用它来消遣,没用什么“功”,所以至今不敢创作。临帖有几分模样,离帖却十分凄惨。所以我很明白书法的创作是从临帖的功夫里自然生出来的。

从千万次的重复中领悟线条和笔墨的趣味,似乎是书法的独门心法,这大概是因为字都是前人造好的。然而,王右军没学过颜鲁公,怀素也没学过苏东坡,似乎说明临帖也不是唯一的路线——至少不必临那么多。从逻辑说来,要超越王羲之不必学颜真卿,要超越李斯也不用学王羲之。羲之说张芝用功很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而他自己没那么用功,“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羲之还认为,前辈只有钟(繇)张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那么,钟张等前辈们临什么?

我们今天可学的样本比古人多,而且有他们不曾见过的很多甲金文字,处境似乎也更艰难——似乎好东西都被前人创始了,我们跟在后面,阴影越来越沉重。这与我们在科学的困境有点儿像。朗道就抱怨晚生了几年,“所有的漂亮女孩儿都被抢走跟人结婚了,所有好的物理问题都被解决了。”但他总还“抱养”了一个凝聚态的女儿,还把她养成了女神。

发现和创造本身也是历史演化的一部分,当然也随历史的演进而变得越发艰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懂的东西越多,发现的东西越少。我们看朗道的“须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276272.html),大概可以领会发现一点新东西需要多少基本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992-889257.html

上一篇:艺术就是造谣言
下一篇:老毕的“贵妇人”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12 武夷山 李学宽 李轻舟 蔡庆华 王春艳 刘全慧 杨正瓴 徐建良 田欣 yangb919 anran123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