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相声的趣味

已有 4789 次阅读 2010-11-25 08:51 |个人分类:艺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旧笔记里有一段关于相声的文字——
 
前辈们将相声分成如下几个大类: 
故事类:有完整的情节,如《买猴》、《日遭三险》、《连升三级》;
 
理论类:多评说,不讲故事,如《婚姻与迷信》、《戏剧与方言》;
 
文学类:以对联、灯谜、诗词为题材,如《文章会》、《歪批三国》;
 
背诵类:主要表现贯口的技艺,如《报菜名》、《八扇屏》,这类作品,像京剧的流水板,听起来最过瘾,也最有趣和最吃功夫;
 
争辩类:如《论捧逗》、《蛤蟆鼓》(专门抬杠的);
 
模仿类:如《学方言》、《学帮子》;如今这类东西更多了;
 
化妆类:如《耍猴》(没见过);
 
表演类:如《黄鹤楼》(没听过);
 
打格(?):如《口吐莲花》、《酒令》,用扇子打对方的头,有点儿无聊;(原来的笔记里就有那个问号)
 
群口类:如《扒马褂》,现在多了,大概从马先生的《五官争功》开始;可后来的东西,语言的趣味丢了不少。
 
说起相声,我就感到亲切,好像一门久违的功课。我从小听相声,有名的传统相声几乎都听过,还背过《八扇屏》的“贯口”,如“莽撞人”的片段:
 
……青罗伞盖撤下,只见张飞豹头环眼,面如润铁,黑中透亮,亮中透黑。颏下扎里扎沙一部黑钢髯,犹如钢针,恰似铁线。头戴镔铁盔,二龙斗宝,朱缨飘洒,上嵌八宝云罗伞盖,花冠云长。身披锁子大叶连环甲,内衬皂罗袍。足蹬虎头战靴,跨下马,万里烟云兽,手使丈八蛇矛。站在桥头之上,咬牙切齿,捶胸愤恨。大骂,曹操听真,呔!今有你家张三爷在此,尔或攻或战或进或退或争或斗。不攻不战不进不退不争不斗,尔乃匹夫之辈。大喊一声,曹兵吓退。大喊二声,顺水横流。大喊三声,把当阳桥吓断。后人有诗赞之曰,长坂桥前救赵云,吓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留芳莽撞人。
 
想想没有标点,一口气把它说完,是怎么的感觉?这个版本忒多,新版的似乎都把最显功夫的地方删节了,正好说明演员缺少基本功。
 
我还记得《醉酒》的每句台词,还能分辨侯宝林先生不同的演出版本(有几个词儿不一样)……相声的乐趣很多,给我的营养也多。好多来中国的留学生都去学相声,在无意间和我“契合”了:相声是学现代汉语的最生动教材,也是学普通话的最好样板。
 
我还发现,相声对翻译也大有帮助。相声的句子,不管多长,说出来都能听懂,因为它是自然的;而有些翻译的句子,即使靠相声演员的工夫勉强一口气读下来,也没人能听懂——甚至在纸上左看右看也不懂,要拿了原文来对照才明白。马季有一段《妙语惊人》(可惜我没有文本;可听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Bf-Xptk1xI/ ),讽刺欧化的句子。在我看来,那些句子虽然好笑,却很容易听懂,这就比某些翻译还好。
 
我喜欢纯粹的表现语言趣味的相声,而不喜欢各种类型的“杂糅”;当今相声对我没有吸引力,就因为它们杂糅了很多东西,却忘了最基本的元素——语言。
 
流行歌曲里有很多rap,有点儿像贯口,但我听不惯,以为唱不像唱说不像说。我认为这也是忘了音乐的最基本元素——旋律。
 
爱丽丝小妹妹看姐姐的书,感觉很奇怪:没有画的书,有什么好看的?我想也是,没有语言的相声,没有旋律的音乐,有什么好听的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992-387228.html

上一篇:最有物理趣味的诗
下一篇:爱书的“企鹅”
收藏 IP: .*| 热度|

8 武夷山 鲍得海 陈国文 吉宗祥 赵宇 柏舟 luxiaobing12 rg9981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