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人在宇宙的地位

已有 5269 次阅读 2010-10-8 08:46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最近,几个美国退伍军人爆料说他们曾与UFO和外星人接触过,这是真的吗?不管怎么说,它令人想起一个老问题: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
 
当哥白尼用太阳取代了地球的中心地位时,人就从宇宙中心淡出了;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原理更是说宇宙没有中心——不论在什么地方看,宇宙图景都一样,物理法则也一样。可是,如果把时间也包含进来,我们的地位又有点儿特殊——从生物演化来说,就是特殊的;从物理参数来说,也是特殊的。而把两者联系起来,就更特殊了。那就是“人存原理”说的,宇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我们。绕了半天,人类似乎又成了宇宙的中心。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其他动物,适用于天地万物,当然也适用于基本粒子——宇宙是为它们而生的。如此逻辑的“纠结”是:宇宙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那样。“这样”和“那样”,其关联就是自然常数——宇宙之所以如此,就因为那些常数。
 
恰好最近流传精细结构常数的故事。澳大利亚物理学家Webb等人“又”发现了那个数在空间变化的证据(Evidence for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arXiv:1008.3907)。我说“又”,是因为Webb们近10年一直在研究自然常数的变化,例如,他们2001年在发表过Further Evidence for Cosm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Fine Structure Constant (Phys. Rev. Lett. 87, 091301),说那常数随时间变大。而9年后(几乎同一天),就在那篇evidence之后又来了一篇Is there further evidence for spatial variation of fundamental constants? arXiv:1009.0591。
 
精细结构常数1/α = 2πe^2/hc =137.035999679 (94),是光速、普朗克常数、电子电荷构成的无量纲数。Webb的结论是,α有百万分之一量级的变化,大约4个标准差的显著水平。【α决定原子的谱线,从遥远类星体的谱线可以推测那儿的α数值。他们就是这样发现变化的。】
 
虽然那常数在Dirac理论才成为主角,Planck在1905年就从e^2/c想到可能存在一个能量的量子h ~ e^2/c。而Eddington从1930年代就想解释(而不是作为实验数据而简单接受)这类常数,认为它们和宇宙有关。他提出一个“宇宙数”,即可观测宇宙的电子(或质子)总数N ~ 10^79(可以从宇宙平均物质密度估算),爱老师说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论导出它来;而且,πe^2/GmM ~ (3N)^(1/2)。(m, M是电子和质子的质量。)左边的量其实是电子间的库伦力与引力之比。
 
后来,Dirac演绎了一个更系统的“大数假说”——自然出现的所有无量纲大数都是相互关联的……这段故事在量子大潮时代不过是小插曲,但引起不少争论,天体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Herbert Dingle说它是pseudoscience of invertebrate cosmythology(有趣的词儿,怎么译才好呢?)贝尔纳在著名的《科学的社会功能》里也批判它是“神秘主义,而丢了理性的思维”。费曼在一本小书里说它是“物理学的最大秘密之一:一个跑到我们面前来的魔数,却没人理解。你可以说那是上帝之手写下的,而我们不知道他怎么舞动他的铅笔。
 
就这么一个不起眼儿的数字,假如它不是那个值,而偏差(大或小)4%,那么恒星就不能生成碳和氧,宇宙也就不会出现生命。这种以解说者的存在为基础的解释,也许是我们永远摆脱不了的怪圈。
 
现在好了,假如自然常数果然在变——那么,宇宙的其他地方,就可能不会有我们“这儿”的恒星(更别说生命了),那么“那儿”的物理学会是什么样子呢?假如外星人从那儿来,我们如何交流?既然他们的飞行器能在我们的太空飞行,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空气动力学”与我们是一样的呢?所以,外星人的存在,不单是生命问题,更是物理学问题。至于其他想象,留给科幻小说去发挥……
 
不过,即使常数在变化,我们也有别的解释——至少我们会寻找别的解释。其实,现代物理学追求的“终极理论”的目的之一,就是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自然常数,它们为什么呈现那样的数值……科学虽然欢迎革命,但也会“惯性地”宁愿在旧框架下寻求新解释,而不愿看到一个观测动摇一座大厦。
 
不管我们是不是宇宙的中心,都肯定是思维的中心;我想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只有作为旁观者,才能构建一个宇宙图景;如果把自己也画进去,那就只能是怪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992-370789.html

上一篇:本家渊源
下一篇:秋问蝴蝶泉
收藏 IP: .*| 热度|

20 周可真 武夷山 鲍得海 刘锋 曹聪 钟炳 张焱 杨海涛 丁甜 吉宗祥 吕乃基 赵宇 陈湘明 张水 鲍海飞 曾庆平 唐常杰 吴明火 tlw2013 luxiaobing12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