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梦驼铃

已有 4005 次阅读 2010-3-18 08:16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昨夜躺在床上,偶然翻一本老书《城南旧事》,看到一段令我感兴趣的文字。
 
骆驼的长脖子下总是系着一个铃铛,据说是为了吓跑狼群。在《城南旧事》里,英子小姑娘却别解说:“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父亲说她的解释有诗意。这样的解释确实“高明”,从生命的本能的警觉提升到了精神追求的自觉。
 
可惜呀,我没见过动物园外的骆驼,这段文字令我心动的是铃铛,令我想起的是丽江的“布农铃”。在古城流水的一个角落,有一家铃铛小店。门前挂着大大小小铃铛,有铜的,大概也有铁的。主人为经过的游人敲出清越的铃响。我一贯喜欢听钟声,不论深山野寺的,还是城市搂头的。没有洪钟,听铃儿响叮当也一样有味道,一样“客心洗流水”。
 
铃铛是微缩的洪钟,声波里回荡着同样的心情。店家说,布农是一个孤独的流浪人,十几年前独自去西藏朝圣,一路寂寞,就跟铃铛做伴。铃铛下挂着团扇式的木块,上面画着原野、村庄和小镇,像建筑学里的硬笔素描——我猜原来应该是布农亲笔画的,但现在成了工艺品,一定不是原来的东西了。据说布农铃在中国只有这一家,另外的只有到尼泊尔和印度去寻找了。
 
画版的背面是文字,似乎也是布农的手迹——实在说,我很不喜欢那些字,觉得把画和铃铛都糟蹋了。我看到过很多悦目的画,可惜常常被写在一起的文字破坏了。诗书画三绝的人今天不多了,其实诗和书见得人的也不多。
 
现在想来,我不该那么苛求。那样的木块,那样的画,特别是那样的故事,就该写那样的字。倘若请羲献父子来,请东坡兄来,请伯虎同学来,一定会变味儿的,真要把铃铛变成宫廷团扇了。我因为那字而不要那铃铛,是遗憾;我没有铃铛而心中想着铃铛,是幸福。
 

(网络图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992-303979.html

上一篇:龙抬头,望星空
下一篇:春来同写西湖情
收藏 IP: .*| 热度|

12 武夷山 刘全慧 卫军英 罗帆 钟炳 吕喆 赵宇 柳东阳 陈湘明 侯成亚 鲍海飞 钟卫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