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教师的课堂

已有 5906 次阅读 2010-11-13 18:59 |个人分类:教育镜像|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从教十七年,虽然中间有一段时间的进修,却从来没有离开过课堂,只不过是讲台上与下的转变而已。所以,我想我能够从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角度来看看我们的课堂。

       关于我自己经历的中学课堂之类我们就免谈了,单单说说大学的各类课堂吧。我的大学是全中国一个普通而严谨的大学,教师也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学者。大一的第一学期,我遇到一生中最大的难题--------期末考力学基础,比我参加高考还紧张,因为我心里没底。是的,我承认我资质平平,没有聪明到敢于随便说什么都是“小菜一碟”的程度。我们宿舍都是比较爱学习的,晚上十点半熄灯,我们常常在熄灯后点蜡烛做力学和高数作业,但是期中考试高数大家考得并不好,老师是一个年轻人,严谨非常,发卷子时他撅着嘴对着教室里甲乙两个班的学生说:“你要干一件事情,你就把它干好!”他的失望和生气也令我们非常内疚。而他的话,我至今都没有忘记。那两个班共就九十来个人,如此成绩,我想,不只是我资质不好的没学好,资质好的一些人也没学好。

       我说上面的话没有别的意思,只有一条------从高中到大学,是一个跳跃,要想在大学里把知识掌握到基本不错,你得认真刻苦学习才有可能,尤其是学理科、学工科的。当然,这是我自身属于理科之类,至于文科,我想,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应该是一样的道理。

       工作十年后,我去川大读书。我不知道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怎么上课的,我们班上群论和原子结构理论、分子结构理论都是要在前一天晚上抢座位的,尤其是群论,给我们上这门课的是所里的元老,一句话可以叫你醍醐灌顶的深度人物,然而,开始半学期,基本没有人能搞懂,我们是在课后借了近世代数、晶体群等等参考书目,一点点看了,方才可以明白一点老师的思路,然而到今天我也不能说我彻底搞懂了群论。原子结构理论的老师讲得非常认真,因为课时有限,她每节课都讲得满满的,一黑板一黑板的写下来,我想她回家后,肯定累得差不多了。

       读博士的时候,有一门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我听了两遍,一遍是上一级上课我去蹭的,是一个中年老师讲,第二遍就是我们自己修学分,就是群论老师讲的,每一遍都有收获。但是,我也不能说我把它搞懂了。记得第二遍上这门课时,老师就我们自己选讲,因为我当过老师叫我第一个上,我暗自庆幸说开头的都不会太难,然而,虽然课下备了好多遍,看了好多遍,讲的时候又发现有一个概念我干脆就没搞清楚,幸亏有老师坐在下面指导。后来去化学学院听课,自己买了他们的书,没看懂,等到老师讲解才明白期中奥妙。

       这是我当学生的真实经历。我重申我不是一个聪明人,对于高深的理论没有办法一看就懂。然而,就算我大一时没有理论水平,但是读研读博时我已经站在做了十年大学物理教师的基础上,而且,我是一个对待工作很认真的人,这十年不会没有知识和认识的积累。却为什么,那川大的课堂让我如此费劲?难道我能够怀疑老师的水平吗?我想不能!只能说,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台阶越来越高,深度越来越大,没有个人自主和努力,教师讲得再好你也听不懂。

        现在我以一个教师身份来说说课堂。首先声明的是,我很热爱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厌弃我的学生,也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所以,随着教龄的增加以及自己的进修学习,我没有理由怀疑自己教学水平与知识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可是,我却觉得,我就算是个“卖知识的”,甚至可以多送添头,人家也不怎么欢迎。为什么呢?没有“市场”!

       我想很多人都见过大学生如流水漫过走向教室的样子吧,他们意气风发,走姿潇洒,可是仔细看看不少人只拿一本书。说实在的,大学一次课,涵盖100分钟,教师备课的时间实在最少不下四个小时,何况他还要看参考书,熟课好点,生课的话,假期就开始一节节备了,更不要说上课期间的熟悉和探讨。每章每节,环环相扣,学生睡一会觉,他就立即听不懂了(尤其理工类),是教师之过乎?数学和物理要推导分析,不动笔,在脑子里似是而非地想象一下,他能懂吗?是教师之过乎?

       教书,是教师的教书,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气质。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且不要说认真程度的对比,起码个性是分明在课堂上的,不可能因所有学生而异。再说认真与否,设身处地想想,如果老师要求做学生的上讲台讲课,大家首先担心的是什么-------讲什么与怎么讲的问题,谁都怕众人面前丢脸吧,难道教师愿意站在讲台上“不置可否”,这样的人不多。就我看来,大部分教师对待课堂还是认真谨慎的。每个学校“不端正的讲课者”不是大多数,而是少数人,这是现实。

       关于教与学谁是主导的争论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从教师的角度,教是第一,备课第一,深度第一,调动第一。然而,从学生的角度,学是第一,积极是第一,努力是第一。最为致命的,不是他教的好不好,而是,学习并且成就自己本身是一件非常疲惫的自我教育过程,当懒惰来临,自己放松一下本来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这个过失推给教师和当今教育制度,学生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放松自己很长时间了。毕竟,浮躁的时代,自我反省多么麻烦!

       也是川大时,去听化学学院的课。还没上课,碰见一个同学聊起来,说是老师讲的不好,听他上课还不如自己看。可是,我上面说过,买了人家的课本自己没看懂,所以,我想,在不排除个别老师不负责的情况下相信基本的老师的引导应该是没有错误的。我从来不敢说“听他课还不如自己看”。如果真那样,全世界都是傻瓜,全部自学可以成才,何必教育浪费?

      《学弈》为例,“以为鸿鹄将至”的,老师好与坏真的没有差别,差别只在“一心学弈”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383459.html

上一篇:提问与被提问
下一篇:主妇生活 (兼职呢还是主职)
收藏 IP: .*| 热度|

9 武夷山 赫英 王德华 唐小卿 吕喆 刘玉仙 陈湘明 hao WeiBin628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