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赵李桥的模糊旧事

已有 2619 次阅读 2016-8-11 22:40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赵李桥, 劳改农场, 探望父亲


读赵致新大姐的博文《我与萧乾伯伯的“文字缘”》,她写道,“1972年春,正是‘文革’后期,我父亲从下放的蒲圻赵李桥茶场“五七干校”调回武汉,先在预制板厂劳动,后来调到文教局创作室。不久,我妈妈也从崇阳沙坪的“五七干校”调回武汉。”我马上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了小时候前往赵李桥的模糊旧事。

那是1960年前后,我至少去过两次赵李桥,探望被判刑改造的极右父亲。一次与母亲、姑姑一起,还有大妹妹,那次留下的印象很美好。一是母亲带去了一瓶梅干菜烧肉,味道好极了,似乎是今生最好的美味。可惜不多,虽然是母亲带给父亲的礼物,但不知道父亲尝了没有,也许他看到我们兄妹吃下去是最幸福的事情,而我们则大大的解了馋。二是父亲给我们做了一个独轮推车,推在乡间的小路上其乐无穷。三是父亲还到赵李桥去买了一些糖果,当时的糖果肯定质量很差,但也是很不容易才能够吃得到的。四是劳改农场的红薯很甜,还有红心的,太好吃了,但父亲总是省着饭给我们吃,毕竟他们很少吃米饭的。五是还到赵李桥照了照片(见图10,我们探望狱中的父亲),在那个时候非常难得。我想,对于我们而言那次赵李桥之行是一次愉快的旅游,对于父母、姑姑是难得的团聚,对于政府而言是一次宽大的人性关怀。

第二次,是和爷爷一起去的,但在赵李桥的经历一点印象也没有,也不知道这次在前在后。唯一的记忆是和爷爷返回的时候在汉口换车次,那个冬天的黎明天还没有亮。我看大人们(一起换车次的)都侧着脚走在郊野的路上,一边心里好奇一边就将脚跨进了一个圆圈里。没想一下子掉了进去,原来是个大粪坑。大人们连忙把我拉了起来,但已经浑身湿透,爷爷脱下袄子把我裹起来继续赶路。记得到火车上,有人说“怎么这么臭?”爷爷吱吱唔唔算是敷衍了过去。回到家时,外婆烧了一大锅热水,让我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好像还没有感冒之类的。

赵李桥是鄂南边陲的一个小镇,与湖南省临湘市相接,是湘、鄂二省三县(市)的交通枢纽和物资转运集散地,素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三镇”之称。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那里的劳改农场有好几个。最先由省公安厅建于1951年,后设8个分场(包括百花岭、黄土塝、千子坳、大龙、苍满岭、马蹄湖、八王庙、益阳桥等),还有羊楼洞茶场也曾经是劳改农场。父亲所在的是哪个农场,已经无法考证了,赵致新大姐的父亲文革期间在哪个农场也不清楚。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受到的无情打压却是真真切切的,虽然最后都平反了,但那么大一批人多少年的苦难却没有办法计算,而且还有多少人根本就没有熬到最后的平反。

父亲在那个农场整整呆了六年,曾经因为肺结核大吐血险些要了命,因此肺脏严重纤维化而长期呼吸功能不好,最后只活了68岁。不过比那些许许多多惨死在农场的无辜的劳改者来说,他又是幸运的。他后来告诉我们,到那里劳动改造的很多右派分子都没有在“自然灾害”期间熬过来,有的饿死,有的病死,也有自杀的。要不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探亲,带给他很大的鼓励,他也很难坚持下来。在那样的年代,母亲没有按照组织要求与父亲划清界限(曾经几次找她谈话),最后不得不从县医院下放镇卫生所,但她以自己的坚毅,保护了我们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我想,如果没有她当年与父亲相濡以沫,我们不会有虽然艰苦但充满爱与快乐的童年,也有没有父亲充满希望地活下来最大动力,而且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难以想象的。

在我们这个家庭,母亲应该受到永远的尊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995934.html

上一篇:科技奖初评会议在郑州
下一篇:世卫组织:寨卡病毒已传播至68个国家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2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