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广
读晓刚教授《医余闲墨》
2025-11-14 20:31
阅读:1010

微信图片_20251114094355_414_33.jpg

图1 师弟近年来出版的三部著作

日前,收到师弟晓刚教授近年著作3本——《读伤寒》《读金匮》《医余闲墨》,欣喜之余,惭愧不已。愚兄退休之后,亦有写作计划。然10年之后,仍在难产之中......

师弟乃糖尿病大家,兼及各科杂病,诊务之忙,非同寻常。然深知“知识之获取,大略源于阅读与游历”,故“且读且悟,且行且记”“神游其中,以笔耕为乐”,皆“发乎吾心,出于吾笔”(均见《医余闲墨•自序》)。可见其意志之坚,劳心之勤,成效之显。

师弟《医余闲墨》一书,分为十二节。一是“初读道德经”,记录了他对《道德经》全文的解读和感悟;二是“西行札记”,记录了他援藏101天的心路历程;三是“黄沙古道祁连风”,记录了他往返青海、甘肃的经历(据我所知,他至今在青海尚有对口帮扶的医院,定期前往);四是“寻访最后的香格里拉”,记录了他的川滇之行;五是“间关万里”,记录了他结伴驾车数万里,游历桂、黔、滇、川、藏、疆的经历;六是“多伦多随笔”,记录了他们在多伦多畅游的日日夜夜;七是“丙申年记”,记录了他2016年国内遍游的点点滴滴;八是“小镇记忆”,记录了他们2017年春节返回故里的旧事新闻;九是“重游洛阳”,记录了他2017年参加牡丹花会的盛况,以及龙门石窟、香山寺等的场景;十是“嘉兴印象”,记录了2017年3月他与江南千年古镇的一次约会;十一是“绍兴印象”,记录了2019年国庆节期间应邀到鲁迅故乡讲座的前前后后;十二是“诗词选录”,选载了他近年来的40首诗词(其他各篇另有诗词),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十三是“有梦即无憾”,借招收最后一届研究生(硕博)之际,回顾了自己半生求学与施教历程。师弟年轻时即酷爱写作,全书文笔生动,描写细致,且广读博记,思绪深远,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雅昌艺术中心的装帧设计优雅精致,大量的图片与精美的文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让人有亲临美学佳境之感。

师弟的文字,短小精悍,干净利落,且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在游记里属于上乘。如“绍兴印象”里:

因职业缘故,我在《父亲的病》作品展窗前,伫足良久。周父慈眉善目,却无长寿之福。借据纸黄墨枯,更显周家之困。而光裕堂药柜匾题“有方皆法古,无物不藏真”,陈莲河处方注语“蟋蟀一对,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两相对勘,则让我这个“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倍感难堪。学医40年,至今还没悟出这等古法真谛,怪不得疗效不那么靠谱,也就不由得不感叹“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能在百草园中轻易捉到十对八对、未失贞节的原配蟋蟀,单凭此等功夫,也怪不得先生日后通天彻地,修成神级大师。当世名医与未来大师联袂出演的这段对手戏,闭眼想象中,实足以令人心醉神迷。而其背景与结局,则自是令人心酸神伤的。

以下,以他的开篇之作为结尾,其简明扼要的解析,将自己的学识融入到《道德经》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中,从容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图2-3):

图2的阐释,蕴含着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即基于语言图像论的“可说与不可说”。我们可以清晰地言说具体的事物(器),而要对不可说的“道”保持沉默。

图3将美与丑、善与恶、无与有、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的关系,用对立统一原则阐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而引出无为而治,顺势而动的处世哲学。

微信图片_20251114095612_855_21.jpg

图2  师弟的开篇之作,体现出对老子哲学的深刻领悟与阐发

微信图片_20251114171257_856_2.jpg

图3  精准地阐发了《道德经》的辩证法与“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510271.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