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出非洲”的视角来看,西亚文明(以两河流域为代表)在城市文明和国家形态的出现上,比东亚文明(以中原地区为代表)早了大约1500至2000年。下面我们从几个关键阶段来详细拆解这个时间差:
第一阶段:人类抵达与旧石器时代
西亚:现代智人大约在5-6万年前就已经通过西亚(中东)这个“十字路口”走出非洲,并很快在此定居。
东亚:智人群体大约在4-5万年前也已经抵达东亚地区。
在这一阶段,东西方在人类进驻的时间上差距,大约1万年。
第二阶段:农业革命
农业的出现是人类从狩猎采集走向定居文明的基础,是文明史上的第一次大革命。
西亚:大约在公元前9500年左右,在“新月沃地”(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东南部、伊拉克等地)开始了对小麦、大麦、豌豆、扁豆等植物的驯化,以及山羊、绵羊、牛、猪等动物的驯化。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东亚:长江中下游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开始了对水稻的驯化。华北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500年左右开始了对粟(小米)和黍(黄米)的驯化。西亚的农业革命比东亚早了大约2500-3000年。
第三阶段:城市与国家文明
在农业基础之上,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剧,最终出现了城市、文字、青铜器和国家机器。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明”的标志。
1. 西亚(两河流域)
城市出现: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就开始出现大型的聚落和早期城市,如乌鲁克、乌尔。
文明成熟: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成熟的文字(楔形文字)、大型神庙建筑、青铜冶炼技术和社会等级制度。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早期国家已经形成。
标志:乌鲁克时期被认为是西亚文明成型的标志。
2. 东亚(中原地区)
社会复杂化: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城址、等级分化和专业手工业,社会开始向文明门槛加速迈进。
文明成熟:目前考古学公认的、成熟的文明标志出现在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国家权力的象征);青铜容器铸造技术(与武器和工具不同,是礼制的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尽管尚未发现成熟文字,但其他要素已充分表明国家形态的存在)。
标志:二里头文化被广泛认为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广域王权国家,即“最早的中国”。
3. 时间差:如果以两河流域的乌鲁克时期(约公元前3500年)与东亚的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1750年)相比,西亚文明早了大约1700-1800年。即使与更早的龙山文化晚期(约公元前2300年)相比,西亚依然领先超过1000年。
为什么会存在这个时间差?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简表来概括:
阶段 | 西亚(两河流域) | 东亚(中原地区) | 关键时间差 |
人类抵达 | 约公元前60000年 | 约公元前50000年 | 约10000年 |
农业革命 | 约公元前9500年 | 约公元前7000年(稻作/粟作) | 约2500年 |
文明形成 | 约公元前3500年(城市、文字、青铜器) | 约公元前1750年(二里头宫城、青铜礼器) | 约1750年 |
这个时间差绝不代表智力或潜力的差异,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造成的:
1. 农业起点的先后:西亚更早驯化了动植物,这个“先发优势”使得社会积累剩余财富、人口增长和技术迭代的时间更早。
2. 地理与传播路径:文明要素(如农作物、技术、观念)的传播需要时间。从西亚到东亚,中间隔着巨大的地理屏障(高原、沙漠、山脉),传播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
3. 独立的发展道路:东亚文明并非西亚文明的翻版或分支,而是在本地农业基础上,独立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明模式。例如,东亚的青铜器主要用于铸造象征礼制和权力的礼器,而西亚早期更侧重于工具、武器和饰物。这种独立创新的过程也需要时间。
总而言之,从“走出非洲”的宏观历史视角看,西亚文明因其更早的农业革命,在进入城市和国家文明的赛道上比东亚文明早了约1500到2000年。但这只是起跑时间的先后,两者都是人类智慧在不同环境下创造的、极其辉煌灿烂的独立文明。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50666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