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香港的刘阿姨告诉我们,已经订好了10月2日“香港故宫”的门票时,我和姐姐大吃一惊:香港什么时候也有“故宫”?
原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Hong Kong Palace Museum),简称“香港故宫”,位于尖旺区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8号,是一座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的专题博物馆,于2022年7月3日对外开放。
博物馆共有6层,其中地下有2层、地上有4层,共设9个展厅,全面展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如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等故宫艺术藏品。据说2022年7月,博物馆共展出914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有166件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
印象深刻的是,每一层楼都有一个很大的休息厅,人们累了可以坐下来稍事休整。幸亏人不多,我们在休息厅还吃了带来的零食,因为早上出发的比较早。休息厅外还有开阔的阳台,美丽的海湾一览无余,我们也在那里留影纪念。
下面是展厅的大致情况:
“紫禁万象”展示了故宫的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位于展厅1内。透过一百多件故宫典藏,介绍了清代紫禁城的恢宏历史,尤其是藏有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
“紫禁一日”展示了清代宫廷生活,位于展厅2内。透过三百多件故宫珍藏的十八世纪精美文物,让观众了解紫禁城内从清晨到夜晚的生活点滴,探索城内人员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世界。
“凝土为器”展示了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位于展厅3内。150多件重点展品既是各时代的精品,也是中国陶瓷史的缩影。
位于展厅4内的是“龙颜凤姿” ,展示清代帝后肖像。包括几代帝后之朝服像,代表清宫最高规格人物肖像的艺术成就,其样式变迁、画面元素的象徵意义,以及供奉建筑与祭祀仪轨,均与宫廷历史文化紧密联系。这次改成了“修明武备”,展示的是帝王们使用过的兵器。展馆的工作人员看我们一家认真观看的样子,专门过来为我们讲解了他们的刀弓箭戟,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让人耳目一新。
“器惟求新”展示的是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位于展厅5内。精选故宫博物院一百余件工艺瑰宝,以设计、制作及使用三个角度解读中国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展览亦会与香港的优秀设计师合作,展示传统工艺对当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展览,位于展厅6内。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私人收藏逐渐倾向对外展示,有赠予公共博物馆者,有设立私人博物馆者,亦有不时筹办本地及海外巡回展览者。这是首个回顾香港收藏史的大型展览,透过一百余件展品,细述香港一个多世纪的中国艺术收藏活动,同时勾勒本地博物馆发展的轨迹。
“古今无界”是故宫文化的再诠释,位于展厅7内。以崭新手法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使命。邀请了6位香港多媒体与跨界艺术家以独到的视角,从香港当下的角度重新诠释和演绎故宫文化和收藏,发掘红墙黄瓦之下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
“国之瑰宝”展示了故宫博物院藏的晋唐宋元书画展览,位于展厅8内。精心挑选35件(其中有六开为一套册页)晋、唐、宋、元书画,从艺术、文化、历史等角度,探究它们千古流芳的原因。
“驰骋天下”展示的是马文化艺术,位于展厅9内。一百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与罗浮宫的文物,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在近距离欣赏各种珍品的同时,可以认识马在历史、艺术、军事、政治上扮演的角色及蕴含的文化意义。
博物馆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重要实践,是故宫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化香港之间的创造性结合,是内地与香港文化文物合作的里程碑事件,是香港与内地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传承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实践。现在,这座屹立在维港之滨、形似方鼎的金色巨型建筑,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重要项目,且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新地标。
时任行政长官的林郑月娥表示,能够在西九文化区建立一所故宫文化博物馆,与中央在“一国两制”下对香港特区的支持和香港的独特优势是分不开的。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会把很好的藏品送到这里来,把这些珍贵的文物让香港的市民和来香港观光的各界人士能够欣赏。时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认为,香港故宫是国家给香港的一份礼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既体现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能够增强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国家的认同感,也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将助力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促进中外文明交流对话。
1 参观活动10点钟开始,我们9点过一点就到了
2 先到海湾看看
3
4
5
6
7
8
9
10
11 博物馆大楼像一尊古鼎,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开阔的休息厅与落地窗外的大阳台浑然一体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阳台之外的景色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展馆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
52
53 清代4位皇帝用过的弓
54
55
56
57 乾隆的墨宝
58
59
60 光影之下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50451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