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轴心时代到科学时代,“中世纪”这个关键环节——通常被误解为“黑暗时期”。这里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中世纪完全扼杀科学”,二是“科学革命突然从天而降”。
实际上,看似保守的经院哲学,如何矛盾地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埋下种子?这个问题点出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悖论:中世纪大学既是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体系的坚定维护者,又在其内部孕育了最终颠覆该体系的科学革命的种子。虽然,它们并非科学的直接诞生地,但却是科学革命不可或缺的“孵化器”。
一、作为“维护者”:中世纪大学的建立与经院哲学
1. 大学的兴起
大约在12-13世纪,欧洲最早的大学(如博洛尼亚、巴黎、牛津)开始形成。它们最初的核心任务是神学、法学和医学教育。
2. 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方法论
这是中世纪大学主导的学术方法。其核心是理性地协调信仰与理性,试图用逻辑(主要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来证明神学教义。它的标准程序是“辩驳”(Disputation),针对一个命题,列出权威观点(主要是《圣经》、教父哲学、亚里士多德),进行正反两方的逻辑论证,最后达成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
3. 亚里士多德体系的整合与“维护”
通过阿拉伯学者(如阿维森纳、阿威罗伊)的译介,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包括《物理学》《论天》《形而上学》)被重新发现并传入欧洲,引起了教会的恐慌。
托马斯·阿奎那等神学家完成了伟大的综合,他们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尤其是目的论的自然观、地心宇宙模型)整合并吸纳进基督教神学框架,使其成为官方认可的世界观。
从此,大学课程(尤其是“人文学院”作为基础阶段)的核心就是学习和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与教会的权威被绑定在一起,成为了不容置疑的真理体系。大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维护和阐释这一体系,而非探索新知识。
二、作为“酝酿者”:在大学温床中孕育的革命种子
尽管大学在意识形态上是保守的,但其组织形式、学术习惯和内部张力,却意外地为未来的革命埋下了伏笔。
1. 理性与逻辑的锤炼
经院哲学虽然服务于神学,但它极度强调逻辑推理、辩论和论证的严密性。这在大学里创造了一种崇尚理性的文化氛围。一代又一代最聪明的头脑被训练如何进行清晰的思考、构建论证和发现对手逻辑中的漏洞。
这为未来准备好了工具:当观察和实验开始提供新证据时,这些受过严格逻辑训练的人(如伽利略)就能用同样 rigorous(严密)的逻辑来挑战亚里士多德体系的内部矛盾。
2. 体制化的学术共同体
大学创造了第一个国际化的“学术共和国”。学者和学生可以across Europe,共享一种语言(拉丁语)、一套文本和一种辩论方法。
这为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模板。后来,科学家们通过信件、书籍和学会(如伦敦皇家学会)进行交流的模式,正是大学网络的延伸。
3. 内部产生的批判与张力
即便在体系内部,也产生了动摇其根基的思想。唯名论(Nominalism)哲学(以奥卡姆的威廉为代表)质疑抽象概念的实在性,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这间接挑战了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并为经验主义打开了大门。
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后来成为科学模型构建的一个基本原则,倡导简洁性而非繁琐的形而上学解释。
一些学者,如巴黎的让·比里当,提出了“冲力理论”(Impetus theory)来解释抛射体的运动,这比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更进一步,为后来的惯性概念奠定了基础。
4. 数学与天文学的发展
在中世纪大学,数学(尤其是几何学)和天文学是标准的必修课程,因为它们对计算历法、复活节日期等实用神学问题至关重要。
学者们不断进行计算和模型调整,试图让托勒密体系更精确。这个过程本身就让人们熟悉了数学建模的概念,并逐渐暴露了地心体系的复杂性。尼古拉·哥白尼本人就是一位大学培养出来的教士和天文学家,他的革命性工作正是始于试图“修复”而非“推翻”传统模型。
结 论
中世纪大学并非科学的灯塔,而是其守护的亚里士多德体系最终成为了科学革命的对象。然而,正是在努力维护和系统化这个庞大体系的过程中,大学意外地创造了一种理性探究的文化,训练出了最具批判性的头脑,并建立了学术交流的框架。
可以说,科学革命不是发生在中世纪大学之外并与之对抗,而是由中世纪大学培养出来的“逆子”,运用从大学中学到的最强大的逻辑武器,反过来摧毁了大学的官方教条。没有中世纪大学的知识积累和理性训练,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所需要的智力基础将无从谈起。因此,它是现代科学诞生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且矛盾的酝酿期。
附表 中世纪大学的矛盾角色
角色 | 维护者(保守面) | 酝酿者(革命面) |
核心任务 | 传授和维护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经院哲学体系 | 提供了稳定的机构、理性的训练和学术交流网络 |
方法论 | 依赖古典和宗教权威,通过逻辑论证为其服务 | 锤炼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为质疑权威准备好了智力工具 |
世界观 | 支持目的论、地心说的封闭世界观 | 内部产生了唯名论等批判思想,孕育了冲力理论等新概念 |
遗产 | 建立了一个需要被革命推翻的体系 | 培养了能够进行革命的人才,并提供了革命所必需的工具(逻辑、数学)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50345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