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过丽江多次,这是第一次进入木府。说来凑巧,当我们决定在一个小时游古城中抽出20分钟内看看木府的时候,购票的规定是:70岁以上免票,65-69岁半票。我还有一个多月满70周岁,就准备花40元买两张门票。没想到,售票员看完我的身份证说,只需要购一张门票,他们只讲年份,到了就行。
俗话说,“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走过人流涌动的小桥小巷,一座城墙赫然屹立,上书“官门口”三个大字。我们知道,木府就在前面了。购票后,我们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果然是官家(皇宫)府衙,道道门坎都非常之高,不是寻常人能够随便进入的。
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气势,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宫之内。如果说在丽江古城我们看到的是丽江世俗生活的一面的话,那么在木府,我们将翻阅到一个在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
可以说,五六百年前的木府,就是丽江古城中的“紫禁城”,它是纳西民族发展史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有学者指出,“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留于世的明、清木府古建筑,建筑之宏伟、宫殿之辉煌、雕刻之精致、构件之玲珑、绘画之璀璨,真可谓美轮美奂,无与伦比。
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尽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华与恢宏,并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公贵胄的官邸。据《丽江府志》记载,从前的木府殿堂巍峨、布局严谨,仅中轴线就有369米长,中轴线上分别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大殿,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数不胜数;花园回廊,风格别致。其总体建筑风格为仿“紫禁城”而建。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当年在丽江的宫殿,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1253)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是丽江地区政治、文化中心,2013年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值得说明的是,今天的木府并不像故宫那样古老,而是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贷巨款相助重建的。是现代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时间,如凤凰涅盘般再现于世的:整个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吧”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木府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祀天祖,“迎旭日而得木气”,左有青龙(玉龙雪山),右有白虎(虎山),背靠玄武(狮子山),东南方向有龟山,蛇山对峙而把守关隘,木府怀抱于古城,既有枕狮山而升阳刚之气,又有环玉水而具太极之脉,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明代是纳西族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的木氏土司比较开明,积极引进中原汉族地区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广交中原名士,从内地引进文化、医药、教育、建筑、开矿、工艺制作等各方面的人才俊杰到丽江。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古城设“丽江军民府衙署”,丽江古城很快就成为了丽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木氏土司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如以石和木做的三座大型牌坊、木家院、皈依堂、玉皇阁、三清殿、光碧楼、经堂、家庙、万卷书楼、玉音楼等。
木府门前的石牌坊,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边的汉白玉建成,宽9米,高约18米,4根石柱撑着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盖,匾额上镌刻著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这座结构宏伟、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可惜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被拆除。
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宫殿式木府时,座向未按“坐北朝南”为佳的中原风水理论,而是朝向太阳和东方。东方属木,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亦为皇帝所赐纳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东的方向。古城周围不筑城墙,据说是因为木土司居于城中,一筑城就等于“木”字加个框成了一个“困”字,无异于把“木”困住。
木氏土司背枕狮子山,山上遍植柏树,如今狮子山上还保存有一大片古老的柏树林,它就是“丽江十二景”之一的“黄山古柏”。除了这一片古柏林,当地民众在20世纪50-60年代义务栽种的大批柏树也日益茂盛,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树林。
在狮子山极目下望,古城栉次鳞比的民居瓦房呈现出一片与天地混融的黛青色,苍苍茫茫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画。木土司的宫廷式建筑在明代已蔚为壮观,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就曾惊叹“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明代古城居民已达千余户,民居建筑颇具规模,徐霞客曾描述当时丽江古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民居繁盛之景象。
1996年2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7级大地震,无情地降临于丽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震后,世界银行的官员来到丽江考察,主动提出愿意提供贷款帮助恢复重建古城。黄乃镇陪同世界银行的官员参观了古城风貌,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丽江古城和木府辉煌的过去,同时汇报了恢复重建木府的计划。他们决定亲自到木府遗址实地考察,最后世界银行的负责人理德当场拍板,同意把恢复木府作为重建古城的一个主要项目。理德先生问,整个项目需要多少资金?黄乃镇说,大约2500万元人民币。当晚,世界银行的官员核算后说,估计需要3600万左右,一旦设计的项目被批准,世界银行将负责提供贷款。
有了世界银行官员的表态,丽江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起来,黄乃镇被任命为木府项目的总指挥。他从文化局下属各单位抽调了 10多个得力人员,组成木府恢复重建工程指挥部,立即着手项目规划和设计工作。通过翻阅县志、州志,查阅有关木氏土司的家庭历史档案和口传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论证后,初步勾画出木府的结构布局。他们认为恢复重建后的木府,起码要具备4个特点:一是要体现木氏土司“开门是诸侯,关门是天子”的思想;二是必须有石牌坊;三是建筑特色南北皆融,北方居多,古遗风味道;四是能反映纳西文化多元文化的特点。这些依据分别介绍给北京园林建筑学院、云南设计院、云南省规划设计院、云南工学院建筑系、云南省民族建筑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专家们一共提出了5个方案。正要对这5个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并从中筛选一个可行方案时,世界银行的官员们突然来了,他们是来拍板立项目的。
由于世界银行的官员来得比较急,接待工作有些乱,黄乃镇和专家们没能参加汇报会。听了有关方面关于木府项目的汇报后,世界银行的官员提出了许多质疑。由于不熟悉情况,汇报的人一时没说清楚,世界银行的官员很不满意,最后表示,此项目设计不成熟,暂时不能给予立项。说话的口气比较委婉,实际上准备取消这个项目。
与会的二位县领导赶快把这个消息转告了黄乃镇,黄乃镇正在家里休息,顾不得穿外衣,立即赶到开会的格兰大酒店。此时,会议刚刚结束,外宾要到云杉坪考察,黄乃镇挤到车上,再三请求:“我是木府项目的负责人,想继续向理德先生汇报一下。”翻译一听,特意把黄乃镇安排在理德先生旁边的座位上。黄乃镇把设计方案和具体设想详细地向理德先生做了介绍,理德先生也询问了不少问题,最后说:“我给你5万元,你先带人去宁波考察一下那里的古建筑恢复工程,然后再确定木府恢复重建项目方案。”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第二天,黄乃镇又挤到了理德先生的车上。他软磨死缠非要求理德先生答应木府项目重新立项。理德先生好奇地问道:“你是木氏家族的后裔吗?”在他看来,黄乃镇如果不是纳西王的后人,不可能这么不肯罢休。理德先生终于被黄乃镇的执着所打动,说:“就凭你这种精神,完全可以把工程干好。好吧,我同意木府恢复重建项目立项!”
木府恢复重建项目起死回生后,黄乃镇和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丝毫不敢懈怠。他们根据世界银行的建议,组团到宁波进行了考察。同时参照专家们的方案,经过许多不眠之夜,画出一张较为满意的木府平面图,并征求了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一直对丽江古城和古建筑进行研究的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顾奇伟院长的意见,最后敲定了木府恢复重建方案。
为尊重历史,黄乃镇组织人到大具勘察古代的几个采石场,找到了比较理想的汉白玉和大理石。石牌坊根据原型的照片精确地计算出各种数据后,石匠们开始切割加工石料。黄乃镇多次带领指挥部的同事到现场办公,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一次他发现,已加工好的一批石料用来铺地面或横置石很好,可是如果做成立状石,可能承受不了石梁石檐的巨大压力,于是断然决定更换石柱。各个施工队知道黄总指挥的厉害,都精心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
木府恢复重建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黄乃镇想,丽江古城已申批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木府又处在古城的中心位置,被称为古城的王冠,如果将木府定位为丽江古城博物院,岂不是既可以充分展示古城悠久的文化历史,又可以加强丽江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吗?!这一想法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给古城博物院正式编制,定为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木府则作为其下属的自收自支的企业,工作人员全部招聘,并培训了一批熟悉木府历史、热爱文化工作的讲解员。
1999年2月2日,新修复的木府举行竣工典礼。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木府,占地46亩,在369米长的主轴线上依次建有:忠义石牌坊、仪门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两边各有配殿、阁楼、过街楼、家院、官驿、长廊等,共计162间屋宇。坐西朝东,依山而布,高低错落,起伏有致,成功地再现了这座昔日丽江“紫禁城”的气势。木府在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的同时,又贯穿了丽江古建筑古朴简洁、厚重敦实的风格,融汇了纳西族、白族各个民族的精湛工艺,成为了个性与共性共存的“大观园”。府内“玉沟”纵横,活水环绕,体现出丽江特有的风水和建筑文化特色。
丽江县撤县改市后,黄乃镇任古城博物院院长。为了把木府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给这个恢宏的建筑注入活力,黄乃镇在学习历史、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木府理论”:一是木氏土司当年极为尊崇“开门为诸侯,关门是天子”的思想;二是纳西族因在“夹缝中求生存”,非常推崇汉文化教育;三是木府内“木”的内涵很丰富:“见木低头”“丽江和‘木’相处”“以水养水”“喜木朝阳”等;四是木氏土司与中央王朝关系密切,许多匾额、门联等都反映了这一点。“木府理论”寻回了被人们久已遗忘的王国文化。
1999年5月1日,木府正式对外开放。2012年4月份,再次修缮工作为期3个多月,共投入资金1000万元。此次修缮工作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使木府保持了原来的整体建筑风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4 0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