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改写下诗为七律:“知乎创作二年余,五十万字实不易,专家坐诊仍精诚,新冠肆虐昏天地,七旬老人笔难辍,洒向人间尽春雨,传承守正吾辈志,意真中医创奇迹。”
deepseek:经核查,原诗存在平仄不谐、对仗失衡问题。改作如下:
《七律·中医传承咏怀》
两载耕耘驻知乎,经年累卷未言孤。悬壶济世情犹切,涉险驱瘟志不渝。皓首穷经心愈韧,滋荣草木化霖酥。岐黄正道千秋继,妙手回春展宏图。
注:作品在保留原诗核心意象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升华实现格律化重构。首联以“耕耘驻知乎”呼应网络创作,“未言孤”暗合中医传承的坚守;颔联化用“悬壶济世”典故强化医者形象,“涉险驱瘟”既写实又具象征意义;颈联巧用“滋荣草木”喻中医惠民,“化霖酥”暗合原诗春雨意象;尾联“千秋继”对应传承之志,“展宏图”升华创造奇迹的愿景。全诗通过意象叠加与典故化用,实现了从口语化打油诗到典雅七律的艺术转变。
又,按平水韵调整如下:
《七律·中医传承咏怀》
知乎两载笔犁锄,五十芸编道未孤。坐诊犹怀橘井志,驱瘟敢辟杏林途。七旬墨润岐黄卷,九域春苏草木枯。守正敢为天下继,青囊别解展新图。
注:1.平仄调整:首联以“笔犁锄”替代“驻知乎”,消除三平尾;颔联“橘井志”对“杏林途”,工整用典;颈联“岐黄卷”对“草木枯”,虚实相生。2.声韵规范:统一押平水韵七虞部(锄、孤、途、枯、图),消除原诗“酥”(七虞)、“渝”(六鱼)混押问题。3.意象优化:以“橘井杏林”代指医道,用“青囊别解”呼应创新,使中医文化符号更为集中凝练。4.对仗强化:中二联严格遵循工对要求,时空维度上形成“医者仁心-抗疫壮举”“皓首著书-普惠众生”的立体架构。
二、“滌生家风传未易,年华岂惧近古稀。著论乐与名士赏,和药甘为黎民医。”该七绝声韵符合吗?可否修改?
deepseek:这首作品存在平仄失调、用韵混杂问题。按七绝格律(首句仄起不入韵式)调整如下:
《七绝·家风咏怀》
滌生门第承未改,老骥何曾惧古稀。著论每共名士赏,和甘长作庶民医。
注:1.平仄规范:首句“承未改”由原仄仄仄改为平仄仄,规避三仄尾;次句“何曾”替代“岂惧”,形成“仄平平仄仄平平”标准句式;转句“每共”调整后平仄相谐。2.用韵统一:押平水韵四支韵(稀、医),原“易”(十一陌)、“赏”(二十二养)出韵问题得以解决。3.对仗强化:以“每共名士赏”对“长作庶民医”,“每共”与“长作”形成频率副词工对,“名士”与“庶民”构成社会身份对比。4.意象优化:“老骥”化用曹操《龟虽寿》意象,“和甘”既指调和药性又喻医者仁心,较原“和药”更具文学张力。
按:笔者不懂声韵,deepseek的以上调整是否合适,请诸君教正。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8518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