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广
石湾陶都 南风古灶
2025-4-30 08:33
阅读:243

参观完梁园和祖庙,接我们的车子过来了。有了车子,我连忙问师傅附近还有什么景点,他推荐了“南风古灶”。

“南风古灶”位于著名的南国陶都石湾,以五百年的制陶历史而闻名世界。南风古灶景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景区内还有林家厅、高庙偏厅等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巨型陶瓷壁画-古镇陶源史画、瑞龙献宝、古灶榕风、仿古寮场等景点。

早在东汉时期,这里的文化和农业经济已相当发达,石湾素有“南国陶都”之美誉,陶瓷生产始于唐,奠于宋,鼎盛于明清,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产地之一。据考古学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丘遗址中,就已揭开石湾烧陶的历史序篇。秦汉时期,石湾制陶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本地出土的大批陶俑、动物、器皿等,证明此时已形成了初具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六朝时期,石湾人已掌握了陶釉技术。唐代,石湾已出现陶瓷商品性的生产。宋代,石湾陶瓷产品已由圆型窑生产向龙窑生产过渡,逐渐形成了陶瓷商品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体系。明代,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这时的石湾,作为民间陶瓷商品生产的集中地(即所谓民窑),已经形成显著的行业生产特色,兼融中原各大名窑生产技术和高温釉彩的普遍使用,使石湾陶瓷制造技术日趋完善,美术陶瓷以一种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艺术开始出现,又极大地提升了石湾陶瓷的艺术品位。

《明诗综》有载:“石湾瓦,甲天下”,概括反映了当时石湾陶瓷生产的地位。清代,石湾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量各式日用陶瓷品的生产和风格独特的陶塑瓦脊、建筑装饰构件、陶塑神仙佛像、园林用品、外陈设品、文房用具、艺术人物以及花鸟虫鱼等美术陶瓷的生产,不仅经营着中国华南多个省、区的广阔市场,且随“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市场,成为当时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都相当发达的陶瓷生产营销基地,为当时佛山形成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列为全国商品集散中心“四大聚”之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了解了这段历史,我对“古灶”的称谓感到奇怪。后来才知道,这是石湾的习俗,他们称龙窑为灶,灶肚即是窑膛,走入灶肚,人们称之为投龙胎。多少年来,陶工们将龙窑奉为龙的化身,敬而拜之,引出了许多投龙胎的悲喜故事。旧社会陶工生活困苦,衣食不保。每到寒冬腊月,不少陶工,以及附近居民,纷纷走入开窑后的灶肚内,借着窑灶的余温取暖,投龙胎来享受一下龙的恩施。投龙胎又有投胎转世意思。一些穷苦人家,终年劳累,还是难得温饱,他们都希望通过投龙胎,祈求转个好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8399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