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3-09-01;作者:本报评论员 王淑军
编者按: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包含中国式的医学现代化,那么新时代这条路应该怎么走?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在全球西方现代化的浪潮下,在中国新时代背景下,将外源型现代化转变为内生型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其中尤其需要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式医学现代化之路同样要遵循上述思路,尤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关系。那么,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如何重新认识和处理好中西医关系?对此话题,本报刊发系列评论略作梳理和思考。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包含中国式的医学现代化,而推进中国式医学现代化首先要打破“医学现代化=西医化”的迷思,处理好中西和西医的关系问题。
近代以来,西方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历经两个多世纪,“西方化”成了“现代化”的代名词,“现代化=西方化”的观念在各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或多或少被普遍接受。医学亦不例外,西方现代化观念影响所及,“西医化”也成了“医学现代化”的代名词,“医学现代化=西医化”的观念同样或多或少被普遍认可。不可否认,西方现代化道路包含西医学在各国的引入和发展,给民众带来巨大福祉。于是,时间一久,上述观念几乎成为普遍价值为世人所接受,全球陷入“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医学上则陷入“医学现代化=西医化”的迷思。
上述影响同样波及中国,自19世纪末部分国人主张“全盘西化”以强国时,医学发展也走上了一条“医学现代化=西医化”的道路,民国时期的“废止中医案”事件即是一缩影。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在卫生健康方针政策上,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但在全球性现代化浪潮下,社会层面上“医学现代化=西医化”的观念同样大行其道,最典型的体现莫过于人们习惯上将“西医学”称为“现代医学”、“中医学”称为“传统医学”了。
将“西医学”等同于“现代医学”的称谓,其实背后隐含的恰是“医学现代化=西医化”的西方现代化主流话语和价值理念,只是一些国人不自知罢了。
正是在这样的价值理念影响下,在我国的卫生健康领域,与西医相关的概念多为“普遍”概念,如西医院称为“医院”,西医院校称为“医科大学/医学院”。西医学把握着主流话语,实践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卫生健康事业的主流力量。
而对于中医药,虽然政策上我国坚持中西医并重,但实践上中医则处于事实上的补充地位,话语权式微,只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配属力量。同样在称谓上,相比与西医相关的“普遍”概念,与中医相关的多是以“中医/中医药”限定的“单独”概念,如中医院多不直接称为医院,而是“中医院/中医医院”;中医药院校不称为医科大学/医学院,而是“中医药大学/学院”。
逻辑上,上位的“普遍”概念一般包含下位的“单独”概念,于是,西医包含中医乃至以西医药标准评价中医药,便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正是当下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存在“西医腿长、中医腿短”“中医发展遵循自身规律难”等困境的内在逻辑和社会原因所在。
一个时代人们习以为常的许多称谓,往往能投射出这个时代的价值理念,中西医此消彼长的关系从上述称谓的不同和变化间可窥豹一斑。
时至今日,历史发展大势发生重大变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进入了一个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要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也需要打破“医学现代化=西医化”的迷思,基于我国历史传统和国情,重视和发挥好中医药的宝贵价值和作用,并以此为前提,特别要重新审视并处理好中医和西医的关系,深入思考怎样走好新时代“中国式医学现代化”道路,以为人类对更好健康模式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 0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