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研究方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已有 1417 次阅读 2023-3-16 11:28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韩岚张纯刚林朝展刘学伟韩立炜.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研究方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 :209-213

摘要:该文介绍了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理学研究方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归纳和分析了获资助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特色,并总结了申报项目中主要存在的学术与非学术问题,旨在为中药药理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中药药理学相关研究一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中药学科(申请代码 H28)的重要资助方向。本文总结分析了 2019 年 NSFC 中药药理学各申请代码下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项目”)以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地区项目”)申请、受理和资助情况,以期为中药药理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1 项目申请、受理与资助情况

NSFC 中药药理学研究方向主要资助范围包括 H2808~H2815 等 8 个二级学科代码,分别为中药神经精神药理(H2808)、中药心脑血管药理(H2809)、中药抗肿瘤药理(H2810)、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H2811)、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H2812)、中药抗病毒与感染药理(H2813)、中药消化与呼吸药理(H2814)以及中药泌尿与生殖药理(H2815)[4]。项目申请、受理与资助情况如下。

1.1  申请、受理与资助项目基本情况

2019年,中药药理学各申请代码项下共收到项目申请1 426项,其中面上项目497项,青年项目713项,地区项目216 项。经项目初审,共受理 1 196项,其中面上项目426 项,青年项目 592 项,地区项目178 项;最终共资助项目175 项,平均资助率为 12.3%,其中面上项目63项,青年项目 84 项,地区项目28 项,资助率分别为 12.7%,11.8%,13.0%。各代码申请项目数量差异较大,其中中药抗肿瘤药理、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中药心脑血管药理研究项目申请数量排在前3 位。

1.2  项目申请单位分布情况

2019 年共 261家依托单位申请中药药理学方向研究项目。其中全国中医药院校 24 家依托单位共申请项目 472 项,获得资助 64 项;全国西医药院校 57 家依托单位共申请项目398 项,获得资助48项;全国综合性院校 77 家依托单位共申请项目 334 项,获得资助 36项;全国医院 33家依托单位共申请项目74 项,获得资助 7 项;全国科研院所 36 家依托单位共申请项目83 项,获得资助 15项;其他 34家依托单位(包括理工、农林、师范等院校)共申请项目65项,获得资助 5项。

以上数据表明,中药药理学方向研究项目体现了申请单位类型多、研究参与学科多的特点。同时,高等院校是申请与资助的主体单位,特别是全国 25 家独立设置的中医药本科高等院校除西藏藏医药大学外,均申请了中药药理学方向研究项目,且申请项数和获资助项数均高于其他类型依托单位。

2  获资助项目研究内容与特色

2.1  项目研究内容

2019 年,中药药理学科获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按照对不同病种及并发症的药效作用及作用机制划分,获资助数量排名前 10 位的分别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18 项)、心脏病(14项)、脑缺血性疾病(12 项)、肺癌(9 项)、乳腺癌(9 项)、炎性肠病(8项)、阿尔兹海默症与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7项)、抑郁症(7 项)、动脉粥样硬化(6项)、类风湿性关节炎(5项)。统计数据表明,不同病种的中药药理研究项目,申请及获资助项目数量差异较大,一方面体现了研究者对临床高发、疑难、重大疾病等热点领域中药药理研究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提示科研人员对于泌尿、生殖、病毒感染等中医药同样具有防治优势的领域还需要予以更多关注并加强研究。

同时,数据统计显示,2019 年中药药理学科获资助项目的研究对象中,中药复方、药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配伍组合物研究共 34 项,占获资助项目总数的 19.4%;单味药研究共 33 项,占获资助项目总数的18.9%;有效部位研究共 28项,占获资助项目总数的 16.0%;有效成分单体研究共 80项,占获资助项目总数的 45.6%。从获资助项目整体上看,多成分研究对象的相关项目数量已超过单一成分研究,这对于揭示中药的整体药理作用是一个有益趋势。

2.2  项目的研究特色

2.2.1  传承原创思维呼应国家重大需求  研究与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疾病和重大传染病是中医药发展的战略需求[5],原创中医药知识科学技术体系为疾病防治和药物发现提供了新的哲学理念和研究选择,重视传承是中医药服务国家战略、进行基础研究的创新源头和重要方面[6]。获资助项目将中医药独特的生理病理观、组方配伍、药性理论的特点引入中药药理学研究中,以期揭示中药作用特色原理,为防治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是目前世界发病率最高并严重危害健康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也是 NSFC 中药药理学方向 2019 年申请和获资助最多的研究对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日趋显著,成为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的首位原因[7],中药在其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所选中药功效、配伍特点不同,项目研究内容也各具特色,例如,依据“温通心脉”功效,研究苏合香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发挥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依据黄芪与降香有效部位配伍益气、祛瘀的特点,研究其促进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等。2018 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公布,中国癌症新发病例380.4万,占“2018 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8]中全球新发病例的21.0%,中药防治癌症研究成为我国大健康战略的重要内容。有中药抗肿瘤药理项目,源于中医学“扶正治癌”的独特治则治法,在前期构建肿瘤转移“正虚伏毒”核心病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黄芪、重楼组分配伍调控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诱导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休眠以防治肺癌转移的假说,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揭示中药配伍防治肿瘤转移作用机制,充实了中医肿瘤学理论。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9],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药理研究也引起了广泛重视。获资助项目中,除了调控糖尿病进程中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β 细胞分化与凋亡等相关研究外,中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药效及机制研究也很有特色。例如,有项目提出“肾阴亏虚”是糖尿病雄性生殖损伤的主要中医病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 抑制睾丸细胞糖酵解是其现代病理学机制,并从这个角度探讨滋阴补肾药对生地黄-山茱萸通过 AGEs-RAGE/HIF-1α 信号通路调控糖酵解的作用机制;还有项目则依据“养阴益气、去腐生肌”理论,提出从改善“微环境污染”的角度,探讨滇黄精抑制 AGEs 生成,促进糖尿病皮肤创面愈合的药效作用及机制。

传染病和地方病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优势和临床特色。有项目根据中医气滞血瘀、水失运化的“水毒”观念,研究解毒中药提取物通过 IL-33 通路调控慢性血吸虫病继发虫卵肉芽肿的作用机制,为解决目前西医临床治疗中仅能有效杀死成虫而存在继发虫卵肉芽肿问题提供有益思路。

另有些项目,研究思路源于中药药性理论,例如基于味觉细胞和肠 L 细胞共表达受体,探讨苦味药苦参“滋味”与“药味”在促进糖尿病大鼠模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ucagonlikepeptide1,GLP-1)分泌中的内在关联,探究“苦能制甘”的原理;通过对已知辛味药药效成分共激动受体,预测“辛效团”,探讨辛味中药“味-效”发生机制,揭示“辛能行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科学内涵,具有一定新意。

2.2.2  研究方向融合世界医学热点  国际研究前沿热点一直为开展中药药效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有益聚焦。一方面,当前西方医学发展方向与中医哲学理念日益趋近,在生理病理和药物作用研究中形成的一系列前沿热点领域,例如肿瘤微环境调控、外泌体或肠-靶器官轴等介导的细胞间、组织间、器官间的调节、肠道微生态以及免疫平衡调节等,均契合着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中药防治疾病“扶正祛邪、调节平衡”的基本原则,也成为 NSFC 中药药理学方向研究项目重要的选题方向。

MeSH(medical subject headings,医学主题词表)1999 年首次引入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概念,它代表了机体内动态的、有机联系的微观结构集合,目前,肿瘤微环境已成为肿瘤医学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细胞网络调控研究。有项目基于 Hippo-YAP /TAZ 信号通路研究厚朴酚逆转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状态,从而遏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作用机制,为厚朴酚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外泌体首次被描述以来,外泌体携带DNA、miRNA、功能蛋白介导细胞间、组织间靶向调节和器官间远端调节的研究工作不断有报道[10],也出现在中药药理学方向项目研究中,例如项目“雷公藤抑制外泌体整合素相关蛋白α6β4 参与肠癌亲器官转移的机制研究”,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指导下,探讨结肠癌细胞产生携带整合素α6β4 的外泌体在血管生成和远端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雷公藤对其抑制机制。

微生态学认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是一个有机整体,肠道菌群对碳水化合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短链脂肪酸,对宿主产生“扶正”的有利作用[11]。项目“中药复方 JCM-16021 促进肠道菌群的短链脂肪酸生成改善肠屏障功能的机制研究”即从这个角度开展中药对肠易激综合征调节作用机制研究。此外,还有一系列项目以肠道菌群调节为切入点,分别开展中药对抑郁症、结肠炎、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还有项目以调节平衡的观点,在诸多疾病中围绕机体抗炎与免疫平衡进行研究,例如,辅助性 T 细胞 17(helper T cell 17,Th17)/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免疫失衡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中占据关键地位,下调 Th17 或上调 Treg 细胞比例来恢复 Th17 /Treg 平衡是治疗 UC 的重要策略,项目“基于 Th17 /Treg 平衡探索木香烃内酯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正是利用这一策略,研究中药通过抑制糖酵解途径,调节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干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Th17/Treg平衡的机制。

另一方面,将中药药理学与世界医学前沿的高、深、微、细研究领域相结合,可以使宏观与微观同向而行,是开展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途径[12]。不少申请项目围绕中药对细胞内部变化形式如自噬、焦亡、铁死亡、氧化应激的调节,表观遗传学水平的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调控下游分子的转录机制,翻译后修饰中泛素化、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等调控蛋白降解或生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活性的机制,以及 LncRNA 和 miRNA 在转录调控中的作用等方面开展了探索。

2.2.3  研究需求导向新技术方法  中药药理学研究需要临床和基础、宏观和微观、直观和抽象、作用机制的网络化与精准深入相结合,这促使了多学科高度交叉融合,也促进了新技术方法的构建与使用。在动物模型建立方面,一些获资助项目建立或引入新的符合临床疾病进程特点的动物模型、基因缺陷动物模型,同时有效利用了秀丽隐杆线虫、斑马鱼等模式生物模型。例如,项目“RV 感染斑马鱼模型的建立、病理新机制和中药的筛选研究”抓住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病程中腹泻、多器官感染、死亡 3个关键节点,创立并系统评价了可逆腹泻模型、可逆系统感染模型和致死模型;项目“基于NS1-MMP9 调控紧密连接蛋白研究血必净注射液保护重症登革热小鼠模型内皮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建立免疫缺陷小鼠B6(IFNAR-/-)重症登革热血管渗漏模型,为从整体角度科学评价中药药效作用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在药效与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相关项目应用核磁共振、荧光成像、高速摄影等影像可视化技术使药效评价更加直观;单细胞测序方法、脂质组学等多组学技术与网络药理学等生物信息学技术有助于解释中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并为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提供依据;基因编辑和沉默、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助于作用机制研究精准、深入;中药芯片-靶点垂钓等技术的建立将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联系起来。

还有一些项目,同行专家认为对中药药理学研究有可鉴之处,例如,中药对于“身心共病”的情志调节作用,基于类器官体系的中药药理研究等,在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上有一定创新。但因试验设计等存在一些缺憾不足,未能通过专家评审。

3 申请项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依靠专家”是科学基金重要的评审原则之一[13],同行专家评审对于项目的择优支持具有重要意义。以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为核心,结合项目初审中发现的问题,归纳总结2019 年中药药理学研究方向项目申报存在的主要不足如下。

3.1  学术相关问题

3.1.1  中医药理论指导不足  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 医学科学部医学科学十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中明确强调“本学科优先支持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立足于中医药学科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深入探索其现代科学内涵的研究”,资助宗旨是“突出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学理论”[3]。这是医学科学十处资助代码 H28(中药学)与医学科学九处 H30(药物学)、H31(药理学)资助范围的根本区别,是中医药科学思维体系在传承的基础上完善、充实、创新的根本保证。一部分项目,中医药理论指导缺失,与药理学研究同质化,另有一部分项目,对中药药性与功效理解不准确,或未能将其与药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关联起来,因此均未获得资助。需要说明的是,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中药,可以是多样化的,主要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来源于复方或单味药的中药有效部位及其配伍组合、来源于复方或单味药的中药成分及其配伍组合等,但无论是哪种药物形式,均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研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等的设置是为了阐明中药药性、功效、配伍的科学内涵。

3.1.2  整体药效评价有欠缺  与西方药物活性研究不同,中药药理学研究首先应进行整体药效评价,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应在临床应用或动物整体模型证实确有其效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申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对动物模型的整体药效评价试验设计有欠缺,特别是针对病证结合模型,缺乏证候评价的相关指标;另一方面是前期研究欠缺,无整体药效评价基础即开展细胞甚至分子层面的机制研究。

3.1.3  受试药物不够明确  与化学药物具有明确的物质成分不同,中药的成分多样,产地、提取制备工艺、给药剂量、给药方式等均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14]。因此,这些因素是进行中药药理研究时应明确的内容,需要在申请书中说明,并提供质量控制依据。

3.1.4  片面追求新技术与新方法  如前文所述,随着对中药药理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受到申请者的关注。但是部分项目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存在机械性、片面性,技术方法与研究目标结合度不高。以网络药理学与多组学技术应用为例,在已有明确目标药效作用环节、通路与靶点后,再使用网络药理学与多组学技术,存在片面追求热点的盲目性;同时应用组学之后的作用机制研究也存在设计不够全面深入的问题。

3.2  非学术相关问题

3.2.1  申请书内容表述不够清晰  对项目申请进行同行专家评审时,要求专家从以下方面进行评议:申请项目的创新性、科学价值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潜在影响,申请项目的研究方案、申请人的研究基础及项目的可行性等。未获资助项目或多或少存在着创新性与立项依据表述不明、实验设计撰写过于笼统、技术方法描述错误、与项目相关的研究基础提供不充分等问题。

3.2.2  个人简介不够严谨  学科在审核申请书过程中,发现部分申请人未按撰写要求如实填写个人简历,例如教育经历或工作经历未实事求是填写、承担项目情况未如实申报、已取得成绩未如实表述个人贡献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代表性成果未如实表达本人的贡献,包括:将没有本人署名文章列为代表作,或未列出全部作者,或将申请人署名顺序前移,或不是通讯作者标为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标为第一作者,或未标明共同通讯或并列第一作者,或文章题目、杂志名称、卷、期、页码标注错误等。存在以上情形的,学科将项目相关材料提交会议评审组专家审议,问题严重者可能因诚信问题不予资助。

3.2.3  申请书相似度较高  《项目指南》要求,申请书“严禁抄袭剽窃或弄虚作假”“不得同时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以不同项目类型、由不同申请人或经不同依托单位提出申请,不得将已获得资助项目重复提出申请”[4]。基金委对当年所有申请项目与近 5 年已获资助项目之间、与近 2 年申请未获资助项目之间以及同年申请项目之间等不同角度进行“相似度”核查,对于“相似度”高的项目不予支持,对情节严重的,交由监督委员会进一步调查处理。

4 结语

本文对 2019 年 NSFC 中药药理学研究方向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并结合申请项目浅要分析了中药药理学研究特点与存在问题,以期中药药理科研工作者继续传承中医药特色、促进中西融通和多学科交叉,多层次、多途径揭示中药药效作用和作用机制,推动中药药理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80595.html

上一篇:2019冠状病毒病康复期治疗方案
下一篇:[转载]《中国近代中药药理学简史》摘要和目录
收藏 IP: 120.231.24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