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精神分裂症的前世今生

已有 3408 次阅读 2022-4-18 18:17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古希腊:体液病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被誉为精神病学之父,提出了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

他认为人体内存在四种基本体液,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如果其中一种体液过多或者过少,人就会生病,精神分裂症就是因为人体内胆汁失衡所致。

古罗马时期知名的医生盖伦(Galen,公元130--200)就通过切开抑郁症患者的静脉,放出过多的黑胆汁来进行治疗。

中世纪:妖魔化

后来随着宗教和神学的发展,精神病人被认为是魔鬼附体,因此很多精神疾病患者被送往寺庙通过祷告进行治疗。甚至很多精神疾病患者还被认为是魔鬼附身,用各种酷刑来祛除他们体内的魔鬼。

中国古代:癫狂病

中医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认识早于西方国家。在3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癫狂病”的记载:“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此神明之乱也”。

近现代的正名:精神分裂症

第一个明确记录精神分裂症病例的是一位伦敦的茶商,James Tilly Matthews,他详细的描述了一位“偏执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1886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einrich Schule首次使用拉丁文用语“dementia praecox”(早发痴呆症)这一术语去称呼现在的精神分裂症。

19世纪末,瑞士精神病学家(Paul Eugen Bleuler,1857-1939)抛弃了Schule的“早发性痴呆”的描述,正式使用精神分裂症一词来命名精神分裂症。并且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4A症状:联想障碍,情感淡漠,矛盾意向或意志缺乏,内向性。

20世纪初期,德国精神病学家卡尔鲍姆(Kurt Schneider),把特征性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单独列出。这些症状后来被称为施耐德主要症状(Schneider's firstrank symptoms)。当中包括外源所控制的妄想、思想抽离、思想插入、思想广播、听见评论自己的思想或行为的幻听,或能与幻听沟通。同时,这也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第一个诊断标准。

虽然德国精神病学家Kurt Schneider对于精神分裂症有了初步的描述,不过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至今仍然还在进行修改。

20世纪五十年代,ICD-6(WHO国际疾病分类系统第六版)DSM-Ⅰ(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一版),DSM-Ⅱ(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二版)都在Schneider教授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并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亚型概念,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四大类型: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

而在后续的一些诊断标准中,这些亚型的概念在不断进行修正,直到DSM-Ⅴ移除了精神分裂症的亚型概念,纳入精神分裂症谱系的概念,又一次改变了精神分裂症的分类。由此可以证明,医学界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仍然是基于症状的认识。

该如何治疗?

在二十世纪早期,“发热疗法 ”成为精神分裂症的常见治疗形式。精神科医生试图通过注射药物诱导身体发热来治疗精神分裂症。

一些甚至开发出了脑叶白质切除术——将控制情绪的脑区进行切除。

虽然这种手术方式可以很好控制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症状,不过带来的后果也是惊人的。一些经历这些手术的患者变得像行尸走肉一般,孤僻,迟钝,麻木,神情呆滞,任人摆布,甚至没有了自己的思维。

因此,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种没有人道的手术得到了禁止。多部知名电影,如《飞跃疯人院》、《禁闭岛》等都对这种手术进行了艺术化描写。

二十世纪中期,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氯丙嗪问世,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治带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但以氯丙嗪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因为疗效和副反应问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苦恼,因此以利培酮为代表的第二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问世解决了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一些问题,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人们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单单要依靠药物控制症状,还需要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全面的干预。

虽然目前人们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治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包括药物疗效不佳,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差等,但我们相信,在与精神分裂症斗争的过程中,医生和众多研究人员从未放弃过希望。

参考文献

1Pope HG. Hospital and Community Psychiatry. 198334322–28

2Schneider K. Clinical Psychopathology 5. New York Grune & Stratton. 1959.

3Nordgaard Jet al. The diagnostic status of first-rank symptoms. Schizophrenia Bulletin. 2008-01341):137–54

4Collin Get al. Biol Psychiatry Cogn Neurosci Neuroimaging. 2016 May13):199-208.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6th edn.WHO

6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1st edn

7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8Neel BurtonLiving with Schizophrenia

9、王真真et al.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进展[J]. 军事医学,2013378):628-631.

10Stotz-Ingenlath G.et al.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Philosophy. 2000

11Turner Tet al.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7334suppl):s7.

12、陆林主编.《沈渔邨精神病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出版

资料来源:好心情互联网医院,2021-08-0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334518.html

上一篇:[转载]精神分裂症中西医探究史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写作商讨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