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赵洪钧:人体就是一副臭皮囊

已有 5302 次阅读 2021-7-23 21:38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按:此后,洪钧老师要写一些文章,委托我帮忙发表。实际上,我们共用这个“思想散步”,不再作为“转载”。

看到这个题目,不少人可能认为我在宣传佛家思想,其实,我说此话完全不是此意。不过,既然使用了佛家的话,还是把此话的来历简单交代一下。

“臭皮囊”这句俗语源于较早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天神献玉女于佛,欲以试佛意、观佛道。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以可诳俗,难动六通。去,吾不用尔。天神愈敬佛,因问道意。佛为解释,即得须陀洹(小乘初果)。”佛把天仙美女视为盛满污秽之物的皮袋子,这叫做“不净观”,专用以破除淫欲。明·屠隆《昙花记·超度沉迷》:“任他天女,觑为革囊;岂放摩登,毁吾戒体。”即为直用此典。佛教还认为,人身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而成的,虚幻不实,污秽不净,不值得贪恋,故喻之为“臭皮囊”。(可参见隋·智顗《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二。)俗语中应用例如《红楼梦》第八回:“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旧臭皮囊。”亦可作“臭皮袋”。如清·王世禛《池北偶谈·谈异四·善庆庵老僧》:“(老僧)遂升座而寂,壁间留偈云:者个臭皮袋,撇下无挂碍。洪炉烈焰中,明月清风在。

总之,佛家这句话不过是说,世人不必贪恋现世的肉体,只需去彼岸世界成佛成神,于是脱离了苦海。

然而,从医学科学角度看,“臭皮囊”之说很有道理。特别是西医提出无菌观念之后,更有必要为此说翻案。

近一百多年来流行的、西医的无菌观念,导致很多人——特别是医生们——认为人体中细菌越少越好。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自然界的细菌,很多是人类生活,不可须臾离开的。如酵母菌是蒸馒头和面包最常用的发面手段。厨房里的酱、醋、酒都是细菌给世人的贡献。至于豆类植物的根瘤菌也会造福于世人。至于蘑菇、虫草等更是众人熟悉的细菌产物。西医也有益生菌之说,但是,医界还是视细菌如虎。这种错误观念根深蒂固。

其实,应该用生态观念,看待人体与细菌的关系。

比如,消化必须借重细菌。

有必要结合大小肠说一下,消化过程必须借重与人共生的微生物。

大约8米长的消化道内生存着三四百种微生物,数量10万亿以上。把肠道内的微生物一个个地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二圈半。消化道的自然菌群中,99%对人体有益。剩下的1%在常态下也不会致病,而是所谓条件致病菌。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细菌和人体之间通过能量交换、物质交换、信息传递,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态系。

毫无疑义,没有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人不能生存。应该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首先是人依存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而且不仅消化道内需要微生物。

可惜,教科书上对这一点从来强调不够,以至于很多当代医生有关概念淡薄。不少人可能认为:消化道内最好没有细菌等微生物。

故再次强调:人体必需有大小肠这两个最“不干净”或“味臭”的器官。或者说:医家必需保证或维持大小肠的“不干净”或“味臭”的状态。“干净”的、“不臭”的大小肠,是不“卫生”的。

所谓“不干净”,指大小肠内必须保持足够数量与人共生的细菌,它们要在那里正常繁殖。离开母体之后,人必须在一个适当的内外微生物环境中生存。

所以,入口的食水,可以完全无菌。当代人也大都认为,食物当中的微生物越少越好。其实并非如此,详说从略。胃内消化,也不必借助微生物(草食反刍类动物等的胃内必须有共生的细菌)。但是,如果没有大小肠这两个有菌的、相当大而长的管道,人不能完成消化过程。

无论口服、肌内注射还是静脉使用抗菌药过量或过久,都可以严重抑制大小肠内的微生物群落正常繁殖而出现病态。

过用清热解毒或泻下的中药,也可以出现这种不良后果。

总之,一定要认识到,人体必需是个臭皮囊,要珍惜这副臭皮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96710.html

上一篇:知识的起源(1)
下一篇:[转载]江晓原:高血压外史
收藏 IP: 120.229.95.*| 热度|

2 马德义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