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奋战在阻击SARI一线的湖北中医药大学人

已有 3153 次阅读 2020-2-6 13:29 |个人分类:谈情说爱|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阻击SARI, 一线奋战, 湖北中医药大学人

1.jpg

今天,湖北中医药大学公众号”报道了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等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战友们,他们是:

1980级中医走读班朱琥:战“疫”打响后,湖北中医药大学1980级中医走读班校友朱琥被“火线征召”,任金银潭医院副院长。此前,朱琥刚结束两年的医疗援藏之旅,调至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看着不少同事朋友在一线奋战,我原打算帮他们做一回‘春节义工’。”就在这时,朱琥接到了组织的任命,他清楚地记得,那是“女儿从北京回家过节的第一天”,他挂完电话,简单跟家人打了个招呼,就一头扎进了医院。协调转诊、解决危重病人突发情况、商讨更新诊疗方案……朱琥24小时简直不够用。为了方便工作,他一直住在医院附近的宾馆,至今仍没时间见女儿。

2.jpg 

1月27日,李克强总理视察金银潭医院(正面第一排左一为朱琥)

 3.jpg

朱琥(右一)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2011级博士生阮连国:他是金银潭医院感染科的一名医生。他说,从去年12月29日算起,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每天“朝八晚十”,算上夜班,24小时工作很常见。“我们医院收治的都是重症,其中还有一部分危重患者,所以任务比较重”,阮连国说。

在阮连国负责的病区,住着30多位感染者,进出病房的医护人员需身着最高级别的防护服。“装备特别厚,穿上三四个小时身体就受不了了”,尽管如此,不少医护人员的隔离服还是一穿就是4到6小时。

 4.jpg

阮连国(右二)与同事为患者会诊 

因目前抗病毒的特效药暂未面世,医院对病人的治疗以综合性治疗为主。“对部分病人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疗法,临床反馈不错。”阮连国说。2月3日,金银潭医院8名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出院,医院还为他们举行了出院仪式,既祝贺患者,也鼓励医护人员再接再厉。目前,阮连国正配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们,进一步观察中医中药在治疗中的效果。

 

阮连国接受湖北经视记者采访

在金银潭医院,像朱琥、阮连国这样坚守一线的湖北中医药大学校友还有很多。采访阮连国时,他向记者提到,2000届毕业生黄正辉,2008届硕士毕业生柏涛、余晓丽,2010届硕士毕业生洪可,都是他们的亲密战友,都在不同的病区一线收治病人。

5.jpg 

左一为黄正辉

15.jpg

以上三张图片依次为洪可、余晓丽、柏涛

 

2015届护理学毕业生柯全:不仅如此,还有更多校友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着这场战“疫”的主战场。2月2日是学校2015届护理学毕业生、湖北省人民医院护士柯全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他和同在医院工作的未婚妻喻晨本打算在20200202这个特别的“对称日”领取结婚证,但这场疫情,却将两人的计划推迟。

1月18日,柯全赴金银潭医院支援一线;1月25日,喻晨也被派往了金银潭医院,两人恰巧在同一楼层的ICU病房工作。“我一开始听说她要来是非常惊讶的,怎么能两个人都在危险的地方工作?但现在都在一层楼上班,其实也成为了相互的依靠。”柯全说,两人的领证计划已经延后,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在这里守护”。

未婚夫妇上一线

1987级校友卢振华:他是湖北中医药大学1987级校友、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质控组长。春节前,卢振华原本打算回孝感老家看望年逾八旬的父母,但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他深感作为医生责无旁贷,写下了一封请战书,自请额外排班、不计报酬,到抗击疫情一线工作。在这份仓促写就的仅有178字的请战书中,他写道:本人将克服家庭一切困难,投入到这次抗击病毒的战斗中,为夺取胜利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上阵父女兵,卢振华的女儿卢艾婧怡是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她坚持在湖北省中医院实习,主动加入抗击疫情一线。

10.jpg

11.jpg

卢振华与卢艾婧怡在检测血液标本

1998级校友刘黎明:湖北中医药大学1998级校友、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刘黎明在科室门口张贴的标语特别醒目,如今这里已经变成呼吸内科二病区。

疫情严峻,1月26日,刘黎明被抽调到医院发热门诊主持工作,紧接着就是五天五夜没回家。后来,医院紧急将原呼吸内科二病区与肝病科合并,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

刘黎明介绍,由于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在中医属“疫病”范畴,科室会根据地域特点,结合患者病情、个体差异,综合采用卫气营血、三焦六经辨证论治。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倒班,刘黎明更身先士卒,每天为病人采集检验标本。

12.jpg 

刘黎明为患者做咽拭子核酸检测采样

新冠肺炎的确诊,必须通过咽拭子标本。而咽拭子的采集,对医护人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和风险。“我本硕博都是在湖北中医药大学读的,这次疫情也是对我的磨练”,刘黎明说,“随时需要,随时上,胜利终将是属于我们的”。和刘黎明同在采样团队的,还有肝病科医生、湖北中医药大学2003级校友黄橘村和2019届博士毕业生赵康,他们并肩作战,为患者进行采样检测。

13.jpg

赵康(左)和黄橘村(右)在采样工作中

2012届毕业生宋宜斌:毕业后,宋宜斌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疫情加重后,他了解到其他省市医疗队支援武汉的消息,第一时间向所在科室护士长请愿。1月24日,他如愿跟随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来汉支援。“留在医院也可以抗击疫情,但湖北是我的家乡,我是党员,更要带头支援。”

14.jpg

 宋宜斌(右一)与同事合影

冬去春会来,致敬勇敢!致敬湖北中医药大学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17255.html

上一篇:周仲瑛国医大师公开新型肺炎防治建议,但愿能够让民众真实获益
下一篇:[转载]心系疫情,姚梅龄教授探讨新型冠状病毒
收藏 IP: 120.229.92.*|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