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广
[转载]《赵洪钧说周易》序:扭曲的易学
2020-1-7 20:49
阅读:2267
标签:赵洪钧说周易, 序言, 扭曲的易学


这篇序言之所以取这样的副标题,是因为我实在找不出还有什么更合适的词语评价我们的易学。

试看网上有人如下说: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最系统、最厚重的典籍,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文文化的基础。”

“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应是被称为‘大道之源’的《周易》的哲学。”

这样的《易经》或《周易》岂非是当代世界第一重要的经典。

如果说上面这两句话,可能出自山寨版的易学家,下面这三句话很可能出自学院派的《周易》“专家”。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谋略中的谋略。从《周易》中,哲学家看到辨证思维,史学家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看到治国方略,军事家可参悟兵法,企业家可从中找到经营方法。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

于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什么书都可以不读,但万不可不读《周易》。什么学问都可以不学,但万不可不学易学。读好《周易》,必然能获得成功,因为《周易》是万能的。

更有甚者,一本山寨专家的易学书封面上大书如下:

“医易同源!

中医为易学的一个分支!

中医现代化最终爆发科学革命!

这本书销量10万,并“荣获1993年世界太极科学金奖——人体科学奖”。而这个奖是“为下一个世纪建立一个新的科学方法论。”

洪钧是中医工作者,但根本不看不出中医怎么成为易学的一个分支,也根本不相信所谓太极科学将为本世纪建立新的科学方法论。

还不仅如此,近几十年来的易学热,热到烦人的程度。

试看有专家如下说:

“《周易》的研究热,现在表露得越来越清楚了。看看近日的新书目,和《周易》有关系的书真是不胜枚举。这么多书,想读也读不过来。《周易》本来是儒经之首,历代注释论述极多。据有的经学论著书目统计,竟有2500余种。去年12月,台湾研究《周易》的学者黄沛荣先生发表了一篇《近十年来海峡两岸易学研究的比较》(《汉学研究》七卷二期),所列近十一、二年间出版的《周易》方面专著,大陆、台湾都约30种,论文当然还要多得多。关于《周易》的书,不仅数量多,而且流传广,甚至街头巷尾的书摊上都俯拾即是。”(邓球柏著《帛书周易校释》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2版,李学勤序)

以上引文作者最近也有研究《周易》的专著和文章,上文的意思却在说《周易》是一个谈不完的话题。

研究《周易》的书,不仅数量多,而且篇幅大。有一套《易学史》(刘大钧总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竟然全七册,定价2300多元,一下子把我吓住了。倒不是因为书太贵,而是我觉得那篇幅太吓人。我是没有耐心读一遍的。就是一部《20世纪中国易学史》(杨庆中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也有550页,快速浏览一遍也要半天。

再在网上浏览一下,不但有《中华易学杂志》、“乾易网”、“周易协会”、“周易学会”、“周易公司”,竟然还有国际周易科学研究院

看来,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周易》真是太伟大了。不知道有多少人靠他吃饭。至于她对世界文化或科学技术的领军作用,也必将灿烂辉煌。中国要全面领先世界,有一本《周易》就足够了。

然而,我们的古人不是如上看《周易》的。

大家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了《周易》。为什么呢?

因为如《汉书•艺文志》所说:“及秦燔书而《易》为卜筮之事,传者不绝。”《汉书·儒林传》也说:“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

宋代大儒朱熹对此也有很明确的看法。他说:

“《易》乃卜筮之书,古者则藏于太史、太卜,以占吉凶,亦未有许多说话。及孔子,始取而敷衍为《文言》、《杂卦》、《彖》、《象》之类,乃说出道理来。”“《易》只是卜筮之书。今人说来太精了,更入粗不得。”“《易》所以难读者,盖《易》本是卜筮之书,今却要就卜筮中推出讲学之道,故成两截功夫。”(俱见《朱子语类》)

《文言》、《杂卦》、《彖》、《象》之类,是否孔子敷衍而成,我们暂且不管。《彖》、《象》之类确实开创了附会《易经》之先河。难怪有人做诗评价历代解《易》之书如下:

借尸还魂有奇方,郢书燕说岂荒唐。

君看易部三千种,可有一种不牵强。

此诗引自章秋农著《周易占筮学》,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

我基本上赞同章氏的看法。说基本上赞同,是因为,在我看来,有几个专家的著作是不牵强的。这就是李镜池先生所著《周易探源》和《周易通义》;高亨先生所著《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和《周易杂论》。本书主要参考以上著作。

那么,本书打算如何说《周易》呢?

首先说明,不得不承认,《周易》——特别是其中的《易经》——是块硬骨头。我很想敲骨吸髓,从中发现较多有营养的精华。可惜,这块硬骨头啃起来很费劲又非常令人丧气。站在现代高度看,其中的精华或有文化营养的知识很少。这样的拙见肯定会引起许多学者、甚至从未研究过《易经》的人的反感。他们会说:《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曾经居于“六经”之首,怎么会令人丧气呢?你这不是缺乏文化自信吗?对此种问难,我先说几句。

说《周易》——特别是《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不错的,说她博大精深就不对了。我将举出足够的证据,说明《易经》不过是脱离蒙昧时期不久的我国先民,整理的占筮记录。所谓占筮,就是算卦。处在那个时期的先民,不可能有什么博大精深的知识。《易经》之所以被看得神秘莫测(注意不是博大精深!),完全是后来的学者们任意附会的结果。可惜,直到近今,它还在被不少当代学者们任意穿凿。

本书就是要揭开笼罩《周易》——特别是《易经》的迷雾,还《易经》以真面目,因而普及一些关于《周易》——特别是《易经》的常识。至于能否达到目的,只好请读者们仔细读本书了。

多年前,我曾经写过“医易答问”一文,主要是为了在中医界普及易学常识,但愿拙见对其他读者也能正其视听。拙文要点如下:

问:《周易》是什么性质的书呢?

答:现通行本《周易》分两大部分。一部分叫做《易经》,另一部分叫做《易传》。《易经》完全是算卦(古人叫占筮、蓍筮、卜筮,最准确的说法就是筮)的书。《易传》是解释《易经》的——其实大都是借题发挥的牵强附会。其中也要讲为什么算卦。不过,主要是讲哲理——古人叫做义理。有的句子或段落,单独拿出来,看不出是在解释占筮。

问:如此说来《周易》与科学无关吗?

答:历史地看问题,算卦和一切乞求鬼神的活动——包括各种宗教和数术,属于科学的原始形态。即在人类文明早期,科学和宗教、鬼神迷信、数术等分不开。一旦科学独立——以伽利略向天主教奉为上帝创世理论依据的地心说宣战为标志——她不但坚决和宗教分道扬镳,也和一切迷信和术数不相容。如果说此后术数还和科学有关,也只是可以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不过,研究它们主要是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事。总之,应该说《周易》与自然科学没有关系。

其实,中医和鬼神迷信、宗教分道扬镳更早。读者都知道“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这句《内经》中的话。所以,《内经》是坚决反对鬼神迷信的。其中只有一次提到术数,却从未提到过占筮,也没有引用《周易》的一句原话。扁鹊更说,“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看看筮字就知道,它属于巫术。可见,早在《内经》成书之前,医家和“易”家就是对立的。那时的其他学科,如天文历算也和《周易》无关。总之,早在汉代之前,《易经》已不属于科学。《易传》涉及一些哲学问题,但中国古代哲学主要不是源自《易经》,相反,《易传》讲的哲理,倒是来自当时的哲学思想。只是,此后的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有的人据《周易》发挥。

不过,由于自汉代开始,《易经》居于六经之首,今《内经》中也混入一点“易学”的内容。但总地来说,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没有一种和《周易》关系密切,尽管有些古代科学知识现在看来是不科学的。

问:科学反对宗教和鬼神迷信是人所共知的,为什么占筮或算卦这种数术也为科学所不容呢?

答:简单说来,科学和占筮或算卦的区别有五。

一是科学和算卦、占筮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同。科学认识事物,首先要尽量全面地收集反映事物本质的信息。比如,中医看病要望闻问切,而后才能辨证施治。算卦或占筮则不然,它不需要了解病史,也不做任何检查。它得出结果的依据和病史、症状、切脉、察舌等毫不相干。

二是科学技术和占筮关于问题的答案不同。比如有了病去算卦,占筮者只能告诉人们结果是吉是凶。《周易》中还有咎眚悔吝等,只是把吉凶分得细一点。即占筮不想、也不能告诉人们有什么具体的操作和手段治疗疾病。科学技术(对看病来说就是医术)就不同了。医生也常常要告知病家后果如何,但是,医家必须告诉病家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得这种病,有多少种治疗方法,最好怎样治等。

当然,永远有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癌瘤晚期,医生宣布是死症。病家可能去算卦,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也是为什么占筮等术数永远有存在的空间。假如医生判断失误,占筮的结果说不会死,病人真的没有死,那么,占筮就会被认为很神奇。而科学是不承认“神奇”的,即一定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才算科学。

三是科学和占筮对求助者的要求不同。占筮首先要求人们相信它。《易经》就说:初噬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蒙卦卦辞)。科学则不要求人们首先相信它,而是提倡怀疑精神。只有经得起怀疑和严密检验的理论和技术,才属于科学。比如,现代天文学能够很准确地预报日月食。只要有比较正常的视力,又在预报所说应该观测到的地区,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再如麻黄的药理作用,不管人们相信与否,用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出现。

所以,可以用最简单的标准判断“术”的科学与否。

就是:凡是“信则灵”或“心诚则灵”的“术”都不属于科学。

科学的“术”是不信也灵,不诚也灵的。

只是,这个标准对解决心理问题的“术”不很适用。医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也必须取得患者的信任,但他不靠数术等形式取得,而是要靠他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和医学知识等。

四是科学和占筮对预测结果的态度不同。预测结果不符合实际,科学要立即找出发生错误的原因。多次预测错误,就要推翻现有的理论和手段。占筮等术数则不然,十次预测九次错也不足以推翻它,一次正确倒可以被视为了不起。然而,略有生活常识的人,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到50%的预测正确率。比如,早孕时预测生男或生女——求教者一般是想生男,你总是预测生男,不但能满足求教者的心理需要,也总是有50%左右的正确率。

五是科学提出问题或结论几乎都是可以实验的。比如某种疗法对某种疾病效果如何,都要求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支持。占筮则不然,它不想、也无法设计实验。据《周礼》所说,古代对于占筮结果的符合率可能有过统计,但还是不可能把占筮改造为科学。

用上述五个标准来衡量占筮,《周易》之不科学昭然若揭。

问:似乎没有人如此小看《周易》,你确信上述看法没有成见或大错误吗?

答:我完全自信上述看法是相当准确而公正的,因而愿意和任何持不同看法的人——最好是《周易》专家——平等地论辩。其实,凡是严肃的学者,都不认为《周易》是科学。

试看不但近代以来引进的西方科学与《周易》毫不相干,就是中国的古代科学也与《周易》根本无关。

问:请举例说明好吗?

答:《内经》与《周易》基本无关已如上述。有谁看到《神农本草经》中有易学内容吗?《本草纲目》中,也看不到《周易》的话。

先秦最伟大的科学家是墨子,其著作《墨子》与《周易》完全无关。

中国古代历法有大约100部,都与《周易》无关。就是有些占星术的《甘石星经》也与《周易》没有关系。

《禹贡》是地理著作,与《周易》毫无关系。至于《徐霞客游记》更与《周易》不搭界。

数学方面,《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和《周易》不沾边儿。

还有著名的《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也是与《周易》毫不相干。

总之,在我看来,《周易》不可能促进科学发展,倒是阻碍了中国自然科学进步。因为它使很多古代知识分子,费尽心机钻进了《周易》这个死胡同。那时的多数知识分子看不起自然科学,这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迟滞的重要原因。

问:如此说来,你对《周易》了如指掌吗?

答:那倒不是,特别是对《易经》,更不是这样。不但我不敢说对《易经》了如指掌,古往今来的学者,没有一个人敢这样说。

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对《易经》不可能了如指掌——即对今卦形、卦辞、爻辞等都能说清楚,由于四个原因。

一是它的年代久远,特别是将近一千年的传承和演变几乎没有留下资料,完全说清起初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以及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已经不可能了。

二是因为《易经》是非逻辑的。就是说,今64卦、384爻和对应的所谓卦辞、爻辞之间,本来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各卦卦辞和爻辞之间也很少有逻辑关系,一条卦辞或爻辞中常有毫不相干的几种内容。这种先天性的无序,决定了后人不可能再把它变得有序。通行本的卦形是最有规律可循的部分,但也有后人不可能想象到的演变过程。

三是卦、爻辞所述,很多是被历史完全忘却的事物,不能考出其具体所指了。

四是其中有些错讹脱漏和有意无意的窜乱羼入,更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

于是,从《易传》开始,后人在很多问题上只能猜测。假如不是求其真——古代人至少98%不是求其真——所谓易学,都是借题发挥的牵强附会,而且主要是从哲学、政治、伦理等社会科学角度附会。

总之,《易经》是筮、蓍筮、占筮、也就是算卦的书。《易传》是对《易经》的穿凿附会,其中主要是浅薄的儒家思想。倘读者不信,请看本书如何说《周易》。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1326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