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祥
做‘酱缸大学’中的一块石头
2014-6-23 07:54
阅读:5173
标签:大学, 学者, 石头, 酱缸

           李明阳博主写了一博文‘警惕:越演越烈的象牙塔“酱缸效应”’,文中所写基本符合中国高校目前的状态。中国高校的学术与环境生态的确出了不小的问题。

         这是中国高校体制与文化的使然。

         在‘酱缸’环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选择自己的路与生存方式,也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人选择做酱的原料,为‘酱缸文化’做出重要贡献;有人选择做水,入乡随俗,让‘干净的水’慢慢成为酱的一部分;有人选择做根木棍,抵抗着酱的浸蚀,但时间长了,慢慢失去光泽;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选择做块酱缸中的石头,保持自己的本质而不腐!

         说到底,是人在利益面前的态度,是人所持有的理念,这让每个人在酱缸中选择自己的角色。

         我们在高校生活了三十多年,这些人我们都见过,不要怀疑大学中存在‘酱缸’中的石头!只不过这些‘石头’名声不大,只为感知到的人所尊敬而已。

         我看过‘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本书,当我在1996年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也第一次知道陈寅恪的名字,但我就认定‘陈寅恪’就是酱缸中的石头。当然,这是建立在我认为这本书所写的事情为‘真’的前提下。

        很多人不同意这种观点,总认为‘出污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事。

        在如今的大学中,能不能不去奉承?能不能专心于学术而不涉及官场?能不能对领导、对学生、对普通的职工都一样的面孔?能不能在申请课题时不公关?能不能投入自己的真实感情认真负责地做好教学与科研工作?能不能远离鼓躁的热闹,抛弃可能出‘镜头的机会’,孤寂地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或实验室中?

       可能不少人会说,这样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是活不下去的,课题呢,前途呢,发展呢?这是不是等于自杀?

       这样的怀疑有道理!

       不过,只要有个理念,只要静心于学术,只要对教学与学生付出真诚与心血,不追风,不眼红,不盲从,醉心于做自己认定的事,命运未必会对你不公平。当然并不是给你权与利,不是给你额外的光环,而是给你一个学术与事业上的应有的地位与评价。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人们对你的尊敬与爱戴。

       有些人会说,不少教师基本上就是这样生活的,不奉承,不做官,不出头,但默默无闻,不被重视。但是,这些人可能还缺一点,就是对学术的执着、贡献与成绩,而这是学者真正的价值所在,同时可能缺少这种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不是张扬,而是让认识的人不会对你的信念与个性产生任何怀疑。

       不要以为科研条件必须而且一定通过‘酱缸行为’才能得到。

      不!无论什么环境,总会给真正优秀的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路’

      不要以为‘酱缸中的石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就是面无表情与冷若冰霜,也不一定是愤青。在做教学与科研的过程中,积极申报课题,竭力与企业联系,努力为企业服务,主动与学生成为朋友。在‘道’上积极做这些事情。而不是一尊无血无肉的‘金身菩萨’。

       真正让社会尊重的学者其实是‘出污泥而不染’‘酱缸中的石头’。

       象陈寅恪这样的大石头非常非常少,但酱缸中还是有不少小石子甚至一粒粒不起眼的小砂子,而正是这些人在传承着大学的精神,也正是这些人让民众对大学还有种尊敬!

       我们看到,校庆时毕业生们回来,他们往往真诚的向自己敬爱的老师敬酒,而不是当时学校的官及风云人物!

       陈寅恪同时代的风光人物绝大多数都成为浮云,而不识事务的陈寅恪还被人们记得!中山大学中仅有少数学者的塑像,其中就有他!

       做个酱缸中的石头不容易!就是因为不容易,才是珍贵之物!

       酱总会被消耗掉,只有石头才能不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林中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177-80572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