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渤
为国际顶级刊物审稿 精选
2017-9-13 21:34
阅读:12228

为国际顶级刊物审稿

彭渤

收到这个刊物的审稿邀请,确实既是意外又是惊奇。因为自己还从未在IF > 4.5这么高的刊物上发过论文,以前收到的审稿邀请也大多是IF1 ~ 3的刊物。这个刊物AE邮件一句“in light of yourconsiderable expertise…”,让我不假思索地接受了邀请。也看看这个(地学)国际顶级刊物的审稿程序和标准。

原来,这篇文章引用、引证了我们3篇论文,一些重要的野外工作方法也是参照我们的。所以,这可能是刊物AE选择我作为审稿人的重要原因。

但文章确实写得不是很好,存在:“文不对题、创新不足、描述性表述过多、重点不突出、语言不精练、材料组织缺乏逻辑性”等很多不足。根据文章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刊物对稿件的严格要求,这样的稿件是应该Reject的。可是,仔细读这篇稿件,觉得作者的研究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虽然使用的是一些常规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但取得的数据、资料有系统性,也确实有参考价值。而且,作者完成该项研究工作,应该投入了较多的时间、精力。科研做点事真不容易。科研是做出来的,而文章则是改出来的。因此,尽管文章没达到刊物的要求,但还是不忍心拒稿。不管其他审稿人如何审、如何评这篇文章,我还是选择了Major Revision 的审稿结论。

由于担心其他审稿人会选择Reject的审稿结论,我在给编辑的信中,特意强调:这篇文章报道的数据资料有科学价值。同时说明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形成创新性强的好论文的可能性。并按刊物审稿要求,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还附上标有详细修改意见和建议的原稿pdf文件。以便作者能够继续修改、提高,最后争取发表这篇文章。

可我的审稿意见提交2天后的今天,刊物主编的Reviewer Notification邮件就来了,这篇文章还是被Reject了。原来,另一审稿人,直接用了Reject。虽然这个审稿结论是预料之中的,但还是为作者感到有点遗憾。审稿确实有点残酷无情。特别是,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很可能就是一位年轻人。但愿他不会因这次拒稿而放弃。因为文章其实只是科研的副产品。有了好的科研工作,就有可能出好的文章。而要满足刊物的要求、得到审稿人的认可,我们大多数还需要在已有的科研工作和论文之间花更大的力气、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提升、完善,再提升、再完善。

论文不是科研的全部,但科研,特别是基础研究确实离不开论文。共同努力吧,年轻人!

2017913


相关专题:投稿与审稿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彭渤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096-107580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