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飞
从事科学研究的两种重要能力 精选
2025-9-24 12:17
阅读:2409

从事科学研究的两种重要能力

鲍海飞 2025-9-24

人类对自然充满了好奇、兴趣与热爱,于是慢慢走向观察与研究,这只能说是初步认知这个世界的开始。而要从事科学研究,却需要更深层次的能力,也就是应该具有不同寻常的内在属性,不同寻常的认知潜质和能力。有两种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发现、创造和建树。

第一个能力,就是物理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这是一个观察与思维的重要过程,是一个如何由表及里的过程,更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一个是从因推果,一个是从果推因,是两种不同的解构过程。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伦研究真空中两个静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提出了点电荷的概念。这一概念在我们分析许多力场中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运用。如太阳系中的引力场,地球的重力场等。当距离超出一定范围,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点来代替。汤姆逊和卢瑟福等人在研究原子的结构时,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以及行星模型等。183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研究电磁现象时,他发现两个不接触的电荷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由此提出了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电场发生作用。这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电荷的认知以及对场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运用。1750年,富兰克林第一个提出了用实验来验证闪电是电的科学家,这需要的是洞察力。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因梦而构想出苯环的结构,这需要的是想象力。所有这些都表明,科学研究需要想象力和洞察力。没有想象力的研究,研究将变得毫无生气和一潭死水。没有洞察力的研究,研究将成为毫无目标的游荡。

第二个能力,就是数学的解析力和构造力。没有数学的物理,物理就是空中楼阁和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物理的数学,数学就是纸上谈兵和盲人摸象的操作。数学是科学研究中一种最为重要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构建工具。1660年,虎克发现,螺旋弹簧伸长量x和所收拉力F成正比,即F=kX的关系,k为弹性系数。所描述的物质弹性应变e和应力s,推广后成为s=Ee,E为杨氏模量。如今,这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最基础和应用最广的本构关系之一。1665至1666年期间,牛顿从大学回到老家,在家乡躲避瘟疫,据说受到苹果落地的启发,思考地球的引力是否能够延伸到月球时,同时根据已有的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等,提出万有引力及其公式表述。这一认知,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较强的物理抽象力和数学的构造力。当然,牛顿和莱布尼兹二人均创造出了微积分的理论,这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牛顿的数学构造力由此可见一斑。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据说,虎克于1679年给牛顿的信中提出了这一关系: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更是用最简洁的数学公式,构造出了最复杂的质量与能量的内在本质关系。还有量子力学上的许多著名人物,如薛定谔、普朗克、费米等人,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物理内核的洞察力,更具有将这种物理内核模型化和数学化的能力。数学的解析力和构造力成为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

物理的想象力和洞察力,数学的解析力和构造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发现和创造,造就所谓天才与凡夫的差别。想象力,就是针对一个问题或现象的具象化、模型化和图形化,涉及一个人的直觉、想象、理解和洞察能力。解析力就是能够将这种想象的东西模型化、公式化和数学化,也就是理论化,这涉及一个人的数理构造力。

人类最大的遗憾是,当他仰望星空时,看到遥远的星光灿烂无比,那里有着人类无穷多的遥想、诱惑与奥秘,但却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那片星海,难以触及和到达。但人类的最伟大之处却在于,通过仅有的已知条件,如,通过对光的认知,如光的吸收和色散等,让那些永远遥不可及的星球,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又将如何演化,变成了已知,而不再是永远的神秘和希翼。这来源于人类伟大的思想和实践能力。

以前总有人说什么,人应该具有批判性思维,这样才能有所发现。实际上,那些不同凡响的发现、见解和创造力应该是来源于一个人长久的深度思考,以及从不同角度出发的洞察和认知。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凡夫,每个人也都是天才。凡夫可以通过历练和机遇成为天才,天才的头脑因得不到锤炼和修为却一世平庸、碌碌无为。如果法拉第一直在那个图书馆里劳作,而没有自学化学和物理学,又没有机会去听了戴维的化学课程,并做了详细的笔记,他就得不到在戴维身边工作的机会,从而,他就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法拉第的遗憾是他没有数学功底,但他的天赋、直觉和洞察力让他在科学研究上独树一帜,他一生有众多发现和创造,而成为电学之父。而据说,爱因斯坦身边的那个年轻秘书却没有任何一点点的建树,这只不过是另一片不同形状、颜色或模样的叶子罢了。这两种能力需要通过培养和学习,在一定环境下,在名师指点下,在一定机遇下,或许能够造就。

星海深处,是双眸之凝视和探寻,是一心之向往和沉思,物质世界的起源与归宿,存在的理由、意义和作用,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我们一直在用我们所构造的语言和符号来理解和解读大自然,物理是骨骼脊柱,数学是肌肉神经,物理是神,数学是形。

奇妙的世界,优美的,丑陋的,我们能够读懂的,我们读不懂的。我们仿佛是一粒智慧的尘,飞扬着。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鲍海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8905-1503330.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