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飞
今天的孩子最缺少什么? 精选
2018-12-14 12:31
阅读:7943

今天的孩子最缺少什么?

鲍海飞 2018-12-14

        今天的信息时代,手机里的新闻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让人目不暇接。时代的车轮,运转飞速。时代的孩子们,能否跟得上这旋转的车轮?如今学校里面的孩子们,最缺少什么?是否有人关注这些问题?尤其是课余的生活问题。我想了想,或许有这些答案。

         缺少睡眠。一定很意外,这竟然是我想到的第一个答案。但这真的可能是个事实。睡眠多少影响身体的发育和成长,少的睡眠影响一个人的正常思维和判断。没有好的睡眠,一天的功课听下来便是浑浑噩噩,学习质量就要差。

 缺少玩耍。这也是个重要问题。家庭孩子少,自然就没有玩伴。许多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玩耍关系。有许多孩子每天盯着屏幕,一坐便是好长时间,功课反而忘了。当开始做功课的时候,功课又一大把。若是理解上、难度上和时间上出现了问题,父母就会介入。于是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容易产生不和谐的音符,于是孩子和家长就会产生焦虑。同龄玩伴之间的玩耍,其益处在于孩子们彼此之间学会如何相处,如何培养智慧,如何彼此间关爱等,同时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和引导能力。此外,在学校集体娱乐的时间或者活动也不是那么多。

 缺少运动。智能手机的使用和忙于功课,使孩子们课外运动时间大为减少。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和免疫力,提高人身体的运动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运动起来吧,让血液流动起来,智慧也会提高。摔跤吧!孩子们!

上面这几条,简单说来,是比较客观性的。孩子们既缺少静的方面,如睡眠,也缺少动的方面,如运动和玩耍。但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在安静中生长,在运动中成长。

 

从理性上说,孩子们还缺少这些。

        缺少交流。父母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家中,由于劳累,狠难长时间与孩子交流。在课堂上,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老师更是无暇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甚至更难以了解每一个孩子。此外,由于座位的限制,孩子与周围同学只能进行有限的交流。然而,所有这些,由于目前孩子所处的处境,比如,关在家里,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就更少,聆听自然,深入自然,与自然交流就更显得少。

 缺少关爱。这似乎是当代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什么样的家庭格局,就造就什么样的关爱。尤其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的子女问题,更显得突出,他们更缺少关爱。孩子经常处于孤僻,或者养尊处优的生活,或唯我独尊等等,容易导致青少年不良习惯的养成和犯罪等。因此,即缺少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缺少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和关爱。此外,学生之间也缺少关爱,在学校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计较个不停,尤其是一些较高年级的学生,更是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

 

 然而,从更深层的角度说,目前许多孩子更缺少的是自由的时间和独处的时间。在自由的时间里,孩子可以有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阅读、绘画和一些技艺等。有了自由的时间,他们才能更让自己的心灵更加舒展,让自己的想象更加丰富,而不会认为,生活中只是一味的读书、计算和作业,这就是他们全部的生活,而让他们失去了生活和学习的动力,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和心理。

 进一步说,比如让孩子去自由地阅读,这非常好。但值得考虑和关注的是,阅读的内容非常广泛,古今中外,包罗万象:诗歌绘画,天文地理,法律人物,生物历史,科学考古,侦探传奇。因此要读什么,读多少,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如何理解和体会每一本名著的外在和思想内涵与精华,如何汲取世界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宝贵财富,这就需要老师的眼界和水平,需要用心来选择、分配与引导。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体会和感悟。阅读重在质而不在量。灵感的获得,顿悟的过程,只是一瞬间。课堂的时间有限,老师的精力也有限,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言的机会,但有一种课堂,是让大家一起分享心得体会,一起感受苦与乐。

 缺少与大自然的接触,会让他们忘记去仰望那曾经仰望过的天空。过多的功课和课外学习压得他们难以抬起头,让他们会产生厌倦、无聊的感觉。他们逐渐忘记了自然,与自然渐行渐远,而在大自然中的发现感、喜悦感、愉悦感渐渐消失。许多父母教师只看到孩子的分数,而忽略了心智、体魄的引导和关怀,造成孩子狭隘的心理和世界观,缺少人与人之间本应用的互相帮助和关怀。

 焦躁、焦虑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因为我们自身难以看到未来如何,孩子的发展会是怎么样。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即使连我们成年人许多时候都无法控制自己。因此首先,作为家长更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和示范。其次,对于孩子,要给予适当的规定和监督,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律,经过磨炼,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具有良好的性格和人格。

 世界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也没有一层不变的东西。书本和课堂自然是获取知识的一种主要来源,但这并不是全部。还应该让孩子融入大自然,融入宽广的宇宙,融入未来的世界,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创作,引导他们自发的去发现和探索,在实践中成长,在与孩子的交流和共同探索中一起成长,而不是一味的以某某榜样的范式来引导。有一段时间,有人言及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四点的灯光依然在那里闪耀。言外之意,我们的努力还不够,还应该向他们学习。但我想说,世界的光明从来就不是来自那里,而是来自太阳;宇宙的诞生也从来不是来自那里,而是来自遥远深邃的时空。

 学习和探索的动力,来自于兴趣的培养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有了着迷与热爱,才有了向往和追求。有了向往和追求,才有了坚持和执着。人类的文明与发展,是多少个性格迥异卓越的人、头脑不凡的人造就的。

一个人只有在精神和思想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做出有质量、精度和品质的工作,才能做得尽善尽美。记得读过一个小故事,一位著名的手表制造艺人,在别人规定的时间和监督的情况下,他安装制造的手表精度总是达不到要求。原来,在舒适惬意的氛围下,安装的零部件也都是处于‘舒适惬意’之中,也就不会产生过多或过少的应力,环环相扣的机械结构自然处于最佳的运转状态。这其中,包含着心态与心境。

 事实上,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地方,教师和父母更是孩子们重要的智力和情感的源泉。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判断,独立生活,成为未来的建设者值得我们深思。如何把握和平衡孩子各方面,使之张弛有度,还是需要我们教育者下功夫来做的一个课题。比如孩子的智力和体育方面如何引导,各科作业的时间分配和多少的分配,自由玩耍的时间,睡眠多少等。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还需要设身处地的思考啊。

 我曾经浪漫地想过,温暖的夕阳下,生机盎然的青山,哗啦啦地溪水,干净的座椅,清香的咖啡,还有悠扬的吉它,或者婉转的小提琴,而孩子们在茂密的草地上,在盛开的鲜花间,飞来奔去,欢歌笑语。当然,也有深夜里,他们仰望苍穹,凝视星宇,灯光下,孩子们奋笔疾书的身影和朗朗的读书声。

 未来正来,唯变不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鲍海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8905-115151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