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
庚寅中秋,北京像一幅作品
2010-9-23 16:52
阅读:4749
标签:阳光, 北京, 空气


      22日中秋日下午,我照例到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和国家美术观游逛、散步。一下楼,就发觉今天天气特别清新,又不热不冷,过惯了北京灰蒙蒙的日子的我,享受着这似乎李白、杜甫才享受过的阳光和空气,简直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一走进北海公园,才真正感觉到空气似乎经过什么东西的过滤,是完全透明的;阳光似乎也特别的亲近人,是温暖而明亮的。看着那么多游人兴高采烈地在北海洁净的湖水里划船泛舟,一群老人沾水在地上写字,恋人们嬉笑着互相照相,小孩儿手里举着冰糕,还有那唱歌族、跳舞族的兴奋状态,我知道今天不但是节日,还因为雨过天晴,蓝天万里,他们呼吸者似乎是一年中最洁净的空气,突然我感到生活是那么美好。
      从北海东门出来,穿过那窄小、拥挤的胡同,进了景山,登上了景山最高峰,我发现这一天从景山顶上,可以清晰地看见美丽的香山,尽管那仅仅是远山的影子,但我似乎看见那里的叶子快要红了。也许这一天,在香山顶上也可以远远地看到景山顶上古色古香的亭子。在景山顶上环顾四周,一切都那样清晰,南面的故宫大殿和四周的角楼,东面的国贸第三期的最高的楼房,连同那被烧的影响至今未用的“裤衩”形的中央电视台新楼,西面的白塔和湖水,北面的盘古楼和它旁边的鸟巢、水立方,还有无数的周围的高楼大厦,特别那些外地游人,还有初访北京的“老外”,也似乎特别地有劲儿。是啊,今天是雨后蓝天,空气被大自然清洗过,一切都在明丽阳光下最美丽的身姿。我连忙拿出了相机,按下了快门。我有一次感到生活是那么美好。
      从过沙滩北街,从五四红楼边走过,我来到了美术馆。今天美术观有大型的美术展出:2010年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展出的主题是“生态与家园”。展览规模巨大。参展的有10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的作品。美术、雕塑的流派众多,但在这次展会上,他们不再争论,都表现一个主题,那就是我们的家园需要生态的平衡。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艺术家们用自己的作品呼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我们共同的赖以生存的家园,这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一个馆一个馆都参观过来了。尽管作品千差万别,但艺术家们都一致感觉到今天我们生活环境变坏了,已经不适合人类生活了。我们需要青山绿水,我们需要清新空气,我们需要适合我们生存下去的家园。家园意识,成为一切艺术家共同的追求。但我觉得生态的平衡和家园的保护,仅仅依靠艺术家的呼吁是不够的。也许更重要的是那些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企业家等,他们似乎认为只要历史前行就够了,这就是硬道理了,他们常常不明白一个道理:历史的前行,总是带有悲剧性。我们的GDP上去了,多么伟大的成就啊,但我们的河流是否依然清澈,我们的青山是否依然常绿,我们的环境是否依然洁净,我们的空气是否依然清新……
      我们需要物质的发展,但我们又需要王维笔下的“孤烟”“夕阳”和“山色”,需要李白的“山月”、“山花”和“飞流”,需要杜甫笔下的“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需要李商隐笔下的“幽草”与“夕阳”……
      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的北京,2010年中秋节的北京,也许是一篇不错的“作品”。要是北京的环境质量天天如此,那么我们就生活在诗的作品中了,我们真的可以把北京当作我们的家园了。




     北海公园的竹林

  


      白塔、绿树、红瓦




    白果树与蓝天

 



      松枝与蓝天

  


      近处是北海,远处是香山

     


      故宫真容




     从景山上看北京东部高楼

 


   近处是故宫角楼




    远处最高者为盘古楼

 


    阳光下的鲜花之一



    阳光下的鲜花之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童庆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7237-36607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