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q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rql

博文

关于机械决定论的一些思考

已有 4366 次阅读 2015-12-31 14:2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决定论,无非是说世界只有一条因果链。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假如存在一个终极理论,它解释和对应所有的物理实在,它必然是一个数学理论(即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一个理论),世界上所有的因因果果都逃脱不了这个理论的支配。但是,这显然存在这样一个矛盾。因为这个终极理论,只是一个数学理论,这个理论不可能包纳所有的数学。举例言之,设若这个理论是高于量子力学或量子场论的理论,则这个理论所应用的数学必然包纳不了量子力学或量子场论的数学。而且,因为概念世界的形成需要人的参与,所以理论都有人的面孔。更不要说,这个世界有那么多数学的分支,这些数学显然都是与这个终极理论的逻辑出发点不同,也就是说理论的公理假设不同。而这个终极理论所描述的对象世界是作为一条因果链存在的,因为存在不同的数学分支,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学也是作为实在存在的,这些数学不可能是终极理论所宰制的世界的附随产物,因为我们不能想象终极理论自身会产生与其逻辑不自洽的任何东西。所以,世界必定有多条因果链,而不是如决定论——只有一条因果链。这里再考虑一下创造,人的大脑会发现或发明在以往的任何时期都没有过的数学理论,这就是创造,即便这些数学理论在所谓的柏拉图世界中已存在,但在物质世界中从来没有被抽象出来(这里我们假设人的大脑是物质的),这显然人的思维必然从一条因果链跳到了另一条因果链,因为在原来的因果链中是不可能有这个从未被抽象出来的数学,所以只有从一条因果链到另外一条因果链切换的可能。而这种切换必然是无因的,因为如果有原因必然还是在一条因果链上,这与前提相矛盾,既然没有原因,所以没有决定论。


那么决定论者将申辩道:世界是按照终极理论演化的,牛顿力学和量子力学(如果也将其视为决定论性的化)只不过是它的一种副现象而已,就好像尽管世界按终极理论演化,而太阳依旧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而这只是终极理论的副现象,难道我们不承认这种现象存在么?


但是,终极理论是一种逻辑体系,而牛顿力学也是逻辑体系,量子力学也是一种逻辑体系,这些逻辑体系总是不相交的,每一种逻辑体系构成一个因果链,也就是说这些因果链都是不相交的。否则如果相交,也就是说各个因果链之间彼此有逻辑关联,那么它们仍是一条因果链,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人的思维很奇特,它可以从一个逻辑体系向另外一个逻辑体系切换,甚至它还可以创造一个从来没有过的逻辑体系,我们说人思维中的任何一个逻辑体系都可以看作一个因果链,而这种切换就成为从一个因果链向另外一个因果链切换,这种切换必然是无因的,因为有原因就存在互不相关的因果链之间的相交,我们知道因果链的相交意味着这些因果链又并合为一个因果链,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知道每个因果链都是独立的体系。因此,由无因我们知道是不存在决定论的。无因——不存在决定论。”——这就是我所言说的点睛之处。


现在,我们说说人思维中的逻辑也是因果链的一种表象。如果我们从纯粹的唯物角度来看(这个角度通过我的分析已变得越来越可疑),人的思维也是物质运动的附随产物,那么人的思维必然与身体物质运动(这里我们不说大脑神经元)同构,这一点我相信在心灵副现象论者看来一定是毫无疑问的。那么思维的逻辑程序也对应身体物质运动的逻辑程序。而身体物质运动的逻辑程序不可能都是物质运动的终极理论的一个环节,因为物质运动终极理论只有一个数学理论,而身体物质运动的逻辑程序有多种多样,比如我思考各种数学,每种数学无论如何不可能都是与物质运动终极理论相符合,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所有的数学都是与终极理论共存的逻辑系统,就好像牛顿力学、量子力学和终极理论能共存一样。然而虽然这些数学与终极理论在物质形态上共存,但它们必定不属于同一个逻辑系统,也就是不属于同一条因果链,由此可知,大脑如果能在不同的数学思考间切换,就是不同因果链之间的切换。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必然是无因的,所以没有决定论。


有些人认为用思维变换来否定决定论太牵强了。但是他们应该想一想,按照他们的想法,思维是由物质决定的,那么思维只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象。那么思维的思考模式一定与物质同构,也就是说如果思维在一定逻辑模式下思考,则相应的物质运动一定表现出与其一致的有序性。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怎么能体现思维是物质的反映,除非认为思维是独立于物质运动的实在,而这他们又是不愿意的。所以,只有选择这个观点:即思维的思考模式一定与物质同构。这样与思维相应的物质运动就会体现出不同的有序性,而这些有序性必然不会被所谓的物质运动的终极宇宙模型所包纳,因为宇宙模型只有一个,它只是一种逻辑体系,不可能囊括所有逻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63968-947105.html

上一篇:范洪义:读郓敬的《谢南岗小传》
下一篇:心灵之路
收藏 IP: 117.68.116.*| 热度|

1 代恒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