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雄生
在《中国农学史》英译开题会上的发言
2023-7-27 08:36
阅读:2303

在《中国农学史》英译开题会上的发言

各位上午好!我是曾雄生,是《中国农学史》的原作者。

首先我要祝贺青岛农业大学纪卫宁教授领导的团队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重点项目获批立项。我知道这是青岛农业大学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重点项目,也是本次山东省唯一获批的重点项目。

很荣幸这是我第二本书获得外译项目的青睐。第一本《中国稻史研究》先后获得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和丝路书香工程项目的资助,已译成英文和波兰文出版。另外,我和我的导师游修龄教授合著的《中国稻作文化史》也已列入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书目,去年有四川农业大学的老师去申请外译项目,未能成功。希望与感兴趣的各位继续合作,争取早日外译立项。一本书经由翻译,让更多读者读到,是作者的荣幸。 

我也很惶恐。毕竟这是二十年前的著作,可能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甚至有很明显的硬伤。比如,关于“农学”一词的最早出现,我原来在书中是这样写的:“中国文献中,我们现在所查到的‘农学’这一概念者当为明末徐光启。”但最新的史料发现,明太祖朱元璋就用到过“农学”一词。所以现在我们需要对原来书中的说法做些修正。或许可以说到更笼统一点,即“农学”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对来访者说: “尔为儒士耳,士有士学,农有农学,工有工学,商有商学。”又如,《湖蚕述》的作者汪曰桢(Wang yuezhen),在书中有的地方就错成了“汪日祯”,利用之次翻译的机会可以统一过来。我期待大家在翻译的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我,以便在有机会的时候对《中国农学史》作修订。在此先谢谢大家。 

翻译中涉及到农史的相关问题也可以请教在座的卜风贤教授,或就近请教王宝卿教授。卜教授是我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他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和以色列古里安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多年。并在灾害史、科技史和农学史领域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宝卿教授也是我们熟悉多年的同行。年初的时候,我还有幸获赠宝卿教授和刘旭院士等合著的《中国作物栽培史》一书。 

我也很惭愧,我的英文不好。借用民国时期贵省主席韩复榘的笑话说,在座的各位都是懂好几国英文的人,我是连中国英语也不懂。小时候在文革中渡过,当时我们的口号是:“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也能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还能埋葬帝修反”。现在我们不要埋葬“帝修反”了,我们主张道不同也可为谋。我们要与他们交流互鉴。在交流互鉴中共谋发展。我们有义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我想这也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外译项目的意义所在。

以我有限的经验,同等的外语程度下,将外文译成母语要相对容易一些,而要将母语转译成外文却比较困难,更何况《中国农学史》的翻译还涉及到很多古文,有个将古文转换成现代汉语,再由现代汉语译成英文的过程,这就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希望借助你们的努力,让《中国农学史》英文版成为英国世界学习和了解中国农学史的读本。则不仅是原作者的幸运,也是读者的幸运。

为了表达我对这项工作的支持,这次我带来了一本《中国稻史研究》英译本,还有一份《农学史名词表》,这是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组织,我们参与的《科学史名词》的一部分,还没有正式发布。供你们在翻译时参考。

谢谢大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曾雄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61678-139680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