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闲谈四:致信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已有 606 次阅读 2025-1-21 19:48 |个人分类:清华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前篇博文“闲谈三:清华大学该公开无字残简的碳14测年报告”利用树轮曲线校正程序确认,距今(1950年) 2255±30 即BC305±30只是无字残片测年数据,树轮校正年代BC370±30的几率35.1%,在BC260±60的几率60.3%,大致可信;故而实际年代范围BC400 ~ BC200,其中BC305±30 几率约15%。一位关心清华简的前辈来信问,“两枚无字残简,怎么只有一组数据”。我当然不能回答,只能猜测“或许合并检测,也可能留存一份以备复核”。

博文贴出后又补充图片上博简距今2257±65可能也是未经树轮曲线校正的数据”——系统设定48小时内可修改,故而请子居先生再看一下,“不知您可曾读‘成舸. 为先秦古简科学算命. 新知客, 2009 (8):51-55’,检测者所说也是有趣”。子居先生说 “为什么起这么个题目?而且没看出来他究竟要说什么啊”。

屏幕截图 2025-01-21 173918.png

北京大学的实验室主任吴小红女士说什么呢?中国科学报社的记者成舸先生(科学网博主)说什么呢?读了“为先秦古简科学算命”这篇有趣的文章,想来都会有类似的疑问。

1F4C72A4-19D7-483F-ACCF-ACDF6A1B140A.jpeg

文章的主题是清华简真伪判断,以意大利都灵大教堂珍藏的“耶稣裹尸布”为背景。成舸先生倘若减轻读者的疑虑,似乎并没有成功。吴小红女士固然强调了测年数据只是送检样本的结果,并非自己对清华简取样;虽然说了“(2008年12月23日)提交的检测报告里,给出了两个校正数据”,但文中并没有明确记述“(2009年4月)清华大学公布的公元前305±30只是测年结果而未经校正”。后者或许,当然只是或许,才是吴小红女士说的重要内容。

我已致信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黄德宽先生,要求公布北京大学提供的《清华简无字残片测年报告》。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

黄德宽先生:

因子居先生、白开水先生在知网讨论清华简测年,注意到现在所说“清华简无字残片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结果是公元前305±30年”可能有误。

日历年代BC305±30 的六十年间,树轮曲线逆向变化,不可能作为碳14年代校正后的单一结果。该年代可能是无字残片未经树轮曲线校正的数据。校正后年代范围BC400~BC200,其中BC370±30 的几率35%,BC260±60 的几率60%,大致可信。我已在科学网贴出博文予以详细说明。

闲谈三:清华大学该公开无字残简的碳14测年报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69473.html

请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网站提供相关原始材料予以确认。倘若BC305±30 并非经树轮校正年代,请重新评价李学勤先生所说“与古文字学的推定吻合”,以及刘国忠先生所说“与专家鉴定意见一致”。

容我直言,清华简购于香港文物市场,分七包送达,部分竹简以竹片托护,个别篇章成卷状,并无证据出土于同一墓葬;仅对两枚无字残简碳14测年,就声称“清华简通过了科学检测”,而又知道“香港文物市场伪简众多”,真是难以理解。倘若医药和材料学科的研发试验,或者工程用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如此取样一定会成为学界丑闻。

学识和学风:《清华简》辨伪之终结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68009.html

期待您的回复。

祝您 工作愉快

尤明庆2025年1月20日星期一

最后要说的是:李学勤先生以及黄德宽先生、刘国忠先生等此前将“碳14测年结果”误读为树轮曲线校正后的日历年代,当然是疏忽啊;不过,从今而后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69770.html

上一篇:闲谈三:清华大学该公开无字残简的碳14测年报告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8 刘进平 雒运强 刘跃 宁利中 朱晓刚 郑永军 孙南屏 杨正瓴 窦华书 王从彦 张晓良 檀成龙 武夷山 崔锦华 孙颉 杜占池 高宏 杨学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2 2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