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
专家怎么想呢?真想知道
2024-1-16 13:57
阅读:2157

杭州M先生对良渚文化使用夏尺15.8 cm有些疑问,因而全面核实了过去的工作。尺长测算没有错误,贴出多篇博文展示更多、更坚实的证据,且在年代和地域略有拓展;发现的笔误和错漏在相应博文的评论栏中贴出勘误。其间注意到何努先生(笔名何驽) 2005年提出陶寺尺长25 cm,其后尽力阅读了相关文献,确认其说不能成立。何驽先生似乎也没有注意到我在20214月所说陶寺使用华尺18.5 cm(原名先周尺欠妥)

 “专家卓见需核实证据:以陶寺圭尺为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17125.html 

器物制作时使用了尺件,判断尺长还是容易的。看了“尺八锅都不知道?”,测量几件青铜圆鼎的口内径,确定商尺19.7 cm和周尺21.5 cm 没有难度。知道尺度之后,以古尺测量古物,就能理解古人的设计思路。

汉尺23.1 cm 几乎没有疑问,专家怎么没有用来测算呢?为此将博文“长度、尺度与尺寸以及规制 ”的第二节送《考古学报》,线条图和原始数据的截图附在文后供审稿人核实。不知道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先生是否会看到拙稿。曾给考古学会写过信,以多种方式投送;因没有收到回复而贴在博客。

屏幕截图 2024-01-16 123527.png

屏幕截图 2024-01-17 073608.png

墓穴长、宽、高 10.88.09.0尺;

椁室轮廓 9.67.03.9尺;边箱和棺室的内空 9.01.93.33尺;

木棺外形 8.52.52.5尺;内空8.02.02.0

三千五百年前的盘龙城铜钺有着精确的尺寸设计(A4 页面,图上尺寸线长度精确地等同于标注值),关键点A 黄金分割对称轴,展示了先民的数理知识和美学直觉,不值得学界注意吗?且不说依据简单的算术计算即可确定先秦尺长,西华18.5 cm、南夏15.8 cm、东夷17.6 cm、北商19.7 cm以及两周21.5 cm。这些工作难道真要由国外汉学家来确认?我不知道。

容我直言,倘若日本国或高丽国的汉学家做出了这些工作,那就不仅仅是中国考古界的难堪!制度的本意就是“国家确定尺长”呢

E04F94EB-01CD-4EF2-80C2-BD93961BBA06.jpeg

武汉盘龙城铜钺的几何设计 2021-02-1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71060.html

下表中秦汉尺23.1 cm、明清尺32.0 cm以及今市尺33.3 cm 可信,其余似不够准确,如三国和两晋皆24.2 cm 有些粗疏。曹魏尺长24.0 cm (或稍大,但肯定小于24.1 cm),蜀汉23.1 cm,孙吴24.8 cm,晋 24.6 cm。作为制度的尺长是精确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尤明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1817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