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铜器、玉器、铁器、骨器、漆器计584件,铜器486件而多有铭文。尊两件铭文不同,其一颈腹交接处“蔡侯&(申)作大孟姬媵尊”,其二与盘的铭文相同,器壁铸铭23 行95字记蔡侯嫁大孟姬于吴王,有历日“元年正月初吉辛亥”。
[1] 陈梦家. 寿县蔡侯墓铜器. 考古学报, 1956,(2):95-123
[2] 史樹青. 論蔡侯墓的年代. 文史哲, 1957,(8):64-66
[3] 郭若愚. 从有关蔡侯的若干资料论寿县蔡墓蔡器的年代. 上海博物馆集刊, 1982,(0):75-88
[4] 李学勤. 由蔡侯墓青铜器看“初吉”和“吉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8,(5):85-88
[5] 叶正渤. 蔡侯盘、蔡侯尊铭文历朔与时代考. 中原文物, 2013,(5):46-48
作器者以及年代说法较多。陈梦家先生[1]认为是蔡昭侯(元年BC518),于省吾、冯时先生亦持此观点,似为主流意见,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采信;史树青 [2]、郭若愚先生[3]认为是蔡成侯(元年BC490)。外行如我,不敢议论。
李学勤先生基于“初吉不一定是朔日,但必在月初”,认为“惟一合理的解释为吴王光(阖闾)的元年BC514,即蔡昭侯五年,正月朔BC515.11.28甲辰(41),辛亥(48)是初八日,正合于初吉”[4]。叶正渤认为初吉是朔日,而BC518以及周敬王元年BC519的正月朔都不是辛亥,只有周庄王元年BC696符合,故而为蔡桓侯十九年[5]。
断代工程以初吉为月初的十日,但未能排出可信的金文历谱,更不必说将初吉定点于朔或胐。笔者认同刘雨先生所说“初吉”就是好日子,已确认新月之胐、月圆之望以及部分四时八吉为初吉。又,是否所有的新月之胐、月圆之望都可以称为初吉,尚不能确定。
蔡昭侯元年(BC518)建子,正月朔BC519.12.12丁酉(34),则辛亥(48)为正月十五,且为冬至——次日BC519.12.27 壬子(49) 凌晨4:59 交节,当然可称吉日。
春秋晚期的蔡国用蔡侯纪年,并不用周王纪年,也没有用吴王或楚王纪年;以冬至所在月为正月,想来与周历相同。
藏安徽省博物馆的蔡侯尊(下左)适用周尺21.5 cm:高28 cm 一尺三寸过0.5 mm,口径23.5 cm一尺一寸欠1.5 mm、足(外)径15.5 cm即足内径七寸(15.05 cm) ;不过,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蔡侯尊(下右),馆藏介绍 通高29.7、口径25.3、足径19.7 cm,尺寸不整,需实际测量以确定范铸设计的控制部位——猜测两器皆颈内径六寸而腹深一尺。知网百科转介的数据虽多,但精度过低,且足径不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尤明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38115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