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波
论研究生与导师的师生关系 精选
2018-1-24 09:39
阅读:12809

论研究生与导师的师生关系


最近社会上对于几个研究生与导师的师生关系事件的讨论热度已经不亚于璐事件。

其实这是一个众多社会关系中一个群体与一个群体关联性问题(复杂网络问题)。在如此大的群体关联复杂网络中发生几个点与边的异常,实属正常;如果因为这几个点与边的异常,发生级联效应,导致整个网络的传播与扩散,甚至导致网络崩塌事件,实属不该。

师生关系从一定程度上正如人类社会最大的关系:婚姻关系,两情相悦居多,离婚普遍(但毕竟少数)。处的过程中,互相磨合,磨合好则幸福,磨合不好则有淡如水,有分道扬镳,有反目成仇、有形同路人、有一辈子记恨……

因此以个别案例去猜度和评价整个师生关系的复杂网络的状态,非常之不科学,极其不可取。

本人成为一名导师以来,研究生也已经毕业12人,在读也有10来人。回想起来,与这些研究生的师生关系各有千秋,正因为他们是一个群体,而我本人是一个个体,所以这种形成的关系是1N;同时,导师是个群体,研究生也是群体,关系则是N:N

  因此,我从1N的关系评价一下:正因为他们是群体,群体就会表现出多样性,简单概括为性格的多样性,而我本人是个体,具有单一性;因此我在日常指导过程中,我的要求与性格具有单一性,特点为较严格要求、跟上计划、要求动脑筋、要求动手干事、指导过程中有点啰嗦、比较Push、有时候有点功利(为了出所谓成果)、要求学生大度无私。

正因为我的研究生小群体的多样性,有人会不适应我的指导风格,有人会很适应这种风格,有人对这种风格的无所谓,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多样性。回忆起来,10多个毕业学生中,有仇恨的有之(极少),路人的有之(不多),以上大概占10-30%,和谐型(大多数),大概能占70%以上。产生仇恨及成为路人的总觉得很正常,因为我是个体,他们是群体,1N的关系必然会有多种结果的出现。导师极难做到去适应N个的不同性格与需求研究生的要求。所以,导师只能做到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并尽量做到:专业精通、尽力而为,坦然处之。

   再去论N:N的师生关系,大而复杂,我想导师做到上一段最后一句话就足够了,因为我们大多数是普通的研究生导师而已。



相关专题:反思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事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余建波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4997-109650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