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qiangguo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qiangguo123

博文

科学究竟为了什么?

已有 3303 次阅读 2015-12-12 20:0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说这个话题前,先看个段子:家人围着6岁的儿子问他的理想,儿子说他想当医生。外婆说医生好,社会地位高。奶奶说待遇也不错。爷爷说除了工资还有其他的收入呢!外公说更重要的是以后找对象方便。我听后,满意地问儿子为什么想当医生。他说:“不是说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吗?”

所以说,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GARY BECKER) 真是实至名归,一句话:多么高大上的事最后都可以用经济行为(庸俗的话就是“钱”)来解释。

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源于越来越看不懂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了,科学更多被标上金钱的目标,一定要产生效益(包括眼球效应或真实效益)。现在炒的比较热的一个概念就是成果转化,如果技术成果转化尚且可以理解,科学成果如何转化?难不成让爱因斯坦开一个“爱情与相对论咨询公司”、珀尔建立一个“产品包装的层状模型网络平台”、牛顿则出版《我的成功之路——从苹果砸头说起》,然后全国各地演讲经验。

儿时懵懂时,灌输了那么多高大上想法,每每提及科学,那就是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云云,尽管现在对这些人的具体科学贡献也是理解不多,只是知道他们很牛,但这不足以妨碍从小一颗科学心啊。但现在的问题是,过多强调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真的很好吗?

以肿瘤研究为例,动辄就是阐明了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大报小报的报道,但真正效果如何呢?不说那些最终不了了之的所谓“靶点”(大部分均是这种类型)了,就是那种最终开发出药物的靶点,这些靶向药物的临床贡献也是相对有限,并且价格不菲,动辄几万几十万,延长生存期几个月。有人说,和无价生命比起来,钱不是问题。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钱才是最大的问题,而最最大的问题是“钱花了,人没了”。我并非是想直接把人的生命和钱之间找一个换算公式,而是说目前的“高价”癌症治疗是一种不可持续模式,小的个人,大到国家都是很难以承受的。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就是现在踏踏实实做学问的越来越少了,科学目的也从最初的“探索和发现自然界奥秘”转变成吸引观众眼球、快速实现产业化产生经济效益的方向上来。但说实话,科学最终产生经济效益是可与不可求的事情,有时候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但科研人员没办法,出名要趁早,许多成果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有时候科学研究都快成为“科幻故事”了,部分研究成果据说还要包装上市,融资等等。因此,对肿瘤而言,应该踏踏实实的研究具体发生机制,能在当前研究模式上有一个大提升,否则就是找到几十、几百个治疗靶点,实际效益也是不大的。

回到最初的问题,科学究竟为了什么?难道也是贝克理论解释的,科学就是“金钱游戏”,是一群科研大佬的“盛宴”,用一堆堆的钱和一群群的人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最初说解决了重大科学问题,实际情况是为解决该问题作出了一次大胆尝试。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当前科学研究的目的吗?

不过,有些事也只是说说而已。现实是:你们玩得开心就好,随你们去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42581-942947.html

上一篇:从1901-1951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提名看亚洲的医学地位
下一篇:又是胰腺癌,又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年早逝”
收藏 IP: 218.18.105.*| 热度|

4 王涛 徐传胜 马志超 wqhwqh33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