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gd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gdt

博文

营养学的误导

已有 2920 次阅读 2018-4-17 19:11 |个人分类:生态文明|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营养学的误导


关于营养学,曾请教过潘老,一位我特别尊重的老中医。他说,营养学虽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不少问题。营养学只讲缺的要补充,吃多了怎么办,不怎么研究。只懂得一半,就到处宣传,很容易误导。

 

我又请教,如果身体缺乏某种营养怎么办?这位老中医告诉我,吃饱了就有营养了,我们应该相信生命自组织能力的安排。例如妇女怀孕,母亲天天吃蕃茄、青菜,孩子吸收这些营养所变成的眼睛、鼻子,并没有比那些天天吃鱼肉的孕妇差多少,营养学还说不出其中的原因。

潘老认为,市场利用营养学宣传是为赚钱,不是为了你的健康。

 

我们如何看待社会上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健康方案呢。我以为,角度和高度特别重要。我的朋友沈亦可,研究饮用水的生态人士,前不久接受采访说:“我们喝什么样的水,是一个道的问题,不是法、术、器层面的问题。走对了道之后,用什么术和器,自然就会想明白。”

道,就是他给我发微信说的,“道儒释是东方的智慧系统”。

 

中国传统食疗文化,讲的是食物功能的完整性,是食物多样性与人个性体质的匹配,注重药食同源,四气五味。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现代西方营养学,把食物分为各种营养素,吃蛋白质如何,吃脂肪如何,等等。按照营养学,羊肉与猪肉,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蛋白质、脂肪等组成。但实际上,是那么回事吗?按照中医食物与体质的理论与实践,能食羊肉的人,未必适合猪肉。而且什么季节什么时候吃,也大有学问。

 

营养学博士孟祥兵认为,西方营养学尽管在治疗营养素缺乏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也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食物好比是皮,营养好比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论及营养,只谈营养素,脱离食物本身,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近年来,一些有高度的营养学家对膳食指南的认识,发生重大的方向性转变,已经从以营养素为基础转向以食物功能为基础(《关于回归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扭转慢性病高发的提案》)。

 

遗憾的是,尽管营养学界的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但由于营养学本身所具有的娘胎里带来的还原论缺陷,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健康教育人士,用来忽悠社会。另一方面,被还原论科学体系洗了脑的,尚停留在营养素认识水平的那些人,包括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硕士,也极容易上当受骗。他们花大价钱买来的,往往不是健康,而是风险。

 

田松教授写过一篇《营养的迷思》,很值得推荐给那些迷信营养学的人士。他在文章中写道:

 

营养学是一种典型的还原论学说。在营养学的有色眼镜里,食物被简化(或曰还原)成各种营养元素,人被简化成为由各种营养素维系的没有个体差异的标准化的生物机器。营养学家相信,他们能够知道,每一种营养素对应着哪些生物功能,或者反过来,每一种生物功能与哪些营养素相关联。比如提高记忆力应该吃什么,提高睡眠质量应该吃什么;哪种营养素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怎样搭配使皮肤有弹性、有水分,等等。……

 

科学家不断地根据他们在实验室里的最新数据发布关于我们应该吃什么、怎么吃的最新结论。……

 

出于对科学的信赖,人们对营养学也深信不疑。又由于人们相信欧美的科学水平高于我们,人们也不断地期待着最新的尤其是来自于欧美的营养学研究成果,也在模仿欧洲人的饮食时尚。由于配方总是可能在未来更新(这意味不稳定,尚在完善的过程之中),所以实际上,工业化食品的消费者就主动地成了营养学的小白鼠——不但没有报酬,还要自己付费。……

 

迈克尔·波伦指出,营养学的最大受益者实际上是日益膨胀的食品工业。每当营养学有一个新的发现,食品工业会迅速制造出相应的产品。……

 

无论食物还是药品,千百年来老祖宗检验过的,特别是用生命检验,神农尝百草之后留下来的,最靠谱。有什么问题,怎么用,文献上都记载的清清楚楚。老祖宗的智慧,比起受控实验室的耗子点头,岂止天壤之别。化学药片,不断地被淘汰,这一百年有90%以上被淘汰。中药有被淘汰的吗?

 

所谓“中药中毒”,那是开药方的人水平太低,是吃药的人水平更低,选错了大夫。怎么能怪老祖宗不可靠?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你非要从高楼上跳下来,看看自己的命是不是很大,那能怪谁呢!

 

田畔

2018年4月17日发布,18日修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27592-1109480.html

上一篇:生态需要新秩序(1)(修订)
下一篇:反思生态热 【附】关于生态噱头的微信对话
收藏 IP: 61.51.57.*| 热度|

2 黄洪林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