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江山
作为教师代表,在南林生态与环境学院2025本科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做一个独立思考、不盲从、不随大流的人 精选
2025-7-12 22:25
阅读:2776

各位亲爱的同学,尊敬的家长们,还有各位老师同仁: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一个庄重而难忘的时刻2025届本科毕业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全体老师,向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同学们还有家长们,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和最深切的祝福,祝大家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刚才缪书记说,今年153毕业生,78人继续深造,一大半将继续读研究生,在当前国内科研环境下,我想说的是:希望你们做一个独立思考、不随大流的人。我这个人有个特点—不太喜欢随大流,更倾向于坚持自己认定的方向。就像我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数量生态学,我硕士博士导师都不是搞这个,我研究这个方向真是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国内专门做这个方向可能是寥寥无几,甚至我经常觉得就我一个人在干。我不觉得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有一点我很自信说我一直是心情愉快的。为什么?因为看到别的人发好文章,我也不太焦虑,我经常回自我安慰:“我们方向不一样,没法比”。 也正是鸵鸟的心态,阿Q精神也好,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我曾花了整整三四年时间,几乎没发一篇文章,就一门心思研究生态统计中的共线性问题,并开发了新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过去三年中,已有将近1500项国内外研究直接使用了我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算是在国内的生态学界引起一个小波澜,近2年给南林动植物学科带来了至少400次引用。当然,我最大乐趣,倒不是这些,现在每天下午4点准时有邮件发了说今天我的文章又被引用多少次,这是也是我一直坚持下来的原因。现在很多青年学者包括研究生压力都很大、就是“卷”得厉害。为什么大家这么累,有个原因之一的研究同质化,大家都在做最所谓的“热门”,学生追热门的导师,老师做什么,学生都跟着做什么,结果会造成热的方向,越来越热,冷门越来越冷。如果每个人都能凭借兴趣找自己的方向、找自己的生态位,我想竞争就不会那么剧烈。就像群落生态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只有生态位分化,才能实现共存。哈佛大学招聘研究人员就有个要求,你要陈述你跟你导师做的有什么不同,有不同才能叫创新,否则就是重复性的研究。而现在我们国内情况不是这样,导师做啥,你们将来大概率这个方向,因为可能还有圈子文化作怪,让大家不敢尝试新的东西。所以,我也想真诚地建议在座的同学们:如果你们将来想把科学研究当作终身事业,一定要出于兴趣和热爱,而不仅仅是为了谋一份工作、挣一份薪水。因为科研是一条长期投入、慢回报的路。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光为了名利不仅容易焦虑,也很可能耽误人生中其他重要事情,比如恋爱、结婚、生子这些人生大事。所以,希望大家在科研的道路上,做一个独立思考、不盲从、不随大流的人。

最后,我想说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给你们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是一种与自然相处、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不管你们是继续深造、开始工作,还是走向更远的地方,我都衷心希望你们:在这个变化剧烈的时代,不仅成为“有用的人”,更成为健康的、有担当的、有理想的人。最后,愿你们在这个看似喧嚣的世界里,始终保有一份从南林出发的安静与从容。再次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2025年6月12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赖江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7448-149344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