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按字面理解,就是对资料或现成作品进行整理和加工的人,但学术刊物并非如此。
每篇已发表的论文都是作者、评审人、编辑共同努力的结果。作者们取得进展,整理稿件,选择期刊,发给编辑;编辑选择评审人,根据评审意见做出接受、修改或退稿等决定。接受和退稿都很简单,唯有修改可能需要多次折腾,但修改稿最终命运仍由编辑决定。学术就是这么简单!
实际上,编辑工作远没这么简单。期刊编辑部大概有这三种运营模式:第一,主编领导下的成员负责制,把稿件分给编委,发表时注明接受编委名字,以示负责。出版前,由编辑校对。这种模式下,论文质量基本能保障。但是,有的刊物明确规定,只接受教授投稿,虽然减少了工作量,但容易拒绝了新想法,不利于提高刊物品味;第二,编委会充当略微负责或完全甩手掌柜角色,稿件主要由专职编辑处理;第三,出版商和编辑搭建平台,来者不拒,只要作者能提供稿件处理费或版面费即可。
第一种模式的出版量很小,毕竟编委们精力都很有限。第三种模式的出版量越来越大,因为有市场需求,虽然为众多科研人员所不齿。所以,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第二种模式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编辑收到稿件该怎么做?
1)绝大多数编辑都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严格按稿件流程处理。
2)主编或编委的及其打招呼的稿件,原则上应该按流程处理。实际上,未必走同行评审程序。
3)约稿,原则上应该按流程处理。实际上,未必同行评审。
如果上述3条还算正常,下面的有些离谱:
1)作者投稿五六个月,返回一句“不在本刊发表范围”或者退稿通知完全空白。
2)评审人认为挺好/差的工作,写了一堆修改/反对意见,直接被无视。
3)编辑不懂专业,胡乱篡改,反正我的刊物我做主,发表后是作者的问题。
4)编辑习惯于给作者打电话,虽然我们的社会讲究交往,但学术论文最终要落实到白纸黑字上!
5)……
作者和评审人其实是一个群体,只有与编辑精诚合作,才能把研究结果呈现给读者。原创性和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应该以更美的姿态展示出来,编辑要加油哟!尤其是中文刊物编辑部里那些不专业的编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振亭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7194-143941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