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中宇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

博文

从庸俗到主流

已有 2912 次阅读 2007-2-2 16:52 |个人分类:经济观察

从庸俗到主流

2005.1.18

以“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为研究的中心,追求“资源利用效率”,是目前国内经济学界的主流,以至于有了“主流经济学”的称谓。在被称为科学的各学科中,除了经济学外,还没听说那个学科被标榜为“主流”。能与“主流”相关的似乎只有“主流意识形态”。然而“主流经济学”并不认为自己是“意识形态”,它自认为是科学。你看,它有类似于力学的逻辑结构、高深的数学模型,更为重要的,它研究的是资源、要素之类物与物的关系,犹如力学研究刚体、化学研究分子、物理学研究基本粒子。真是既客观又中立,完全不涉及研究者的利益与立场,这还不是科学什么是科学?

然而,在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在“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背后是资源拥有者的利益极大化。而资源拥有权在人群中的分布显然是极为不均匀的。由此,我们看到“主流经济学”为占人口极少数的资源拥有者服务的基本立场。

在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是指的是“经世济民”,它首先关注社会的整体稳定,关注调整“四民”间的利益关系,关注统治阶级行为理性,关注开通社会纵向流动的渠道。从现今“科学范式”的角度看,它很难与“科学”搭界,而我们的祖先却籍此创造了人类最为辉煌的农耕文明。“主流经济学”在努力争取权势阶级利益极大化时,却忽视了对权势集团级最为重要的“长治久安”,其狭隘视野危害的主要恐怕不是“弱势群体”,而是豢养它的权势集团自身。

其实,西方经济学的视野本来并不局限于所谓“主流经济学”。在卢梭的眼里,“经济”是“为了公共的善而施行的智慧而正当的统治”,这其实就是我们的“经世济民”;重商主义关注国家为获取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配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李嘉图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罗雪尔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交换价值的追求;施穆勒、瓦格纳、布伦塔诺提出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

当今“主流经济学”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西欧几个国家边际效用学派,经马歇尔的“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的途径发展起来。这一流派一直被讥为“教人挣钱的学问”、“庸俗经济学”。如今在我们这个号称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国度,“庸俗经济学”一变而成“主流经济学”,这是笑话?讽刺?还是悲哀?

《科学时报》2005428 一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7-236.html

上一篇:平民化: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
下一篇:“荒唐”考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