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伟
同门与同梦
2014-8-9 11:47
阅读:20518
标签:学术剽窃, 科研梦

同门与同梦

贾伟

    今天有个来访的老教授,做了个技术产业化方面的报告。这位老兄叫David K. Whitcomb, 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先在纽约大学当经济学助理教授,后来在新泽西的Rutgers –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当上正教授。他老人家在当教授期间喜欢鼓捣新的计算技术,办了家公司,用开发的计算技术玩股票自动化交易,这类技术模拟人工(比人更快捷)对股市进行分析判断并按设定程序自动操盘,技术很实用,很快小公司逐渐成长,业务占据了全国股市6%的流量。

    但是,正当公司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们团队中一位来自俄罗斯的拥有计算机技术和金融双博士学位的成员,自认为掌握了公司核心技术,有空没空经常往华尔街溜达,最后他溜达进了一家大企业美国花旗银行(CitiGroup)的高层办公室,在宾主友好的气氛下,双方就一些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会谈。花旗银行不久就启动了一个人才引进计划,聘任这位俄罗斯双博士帮银行重建一个全新的基于相同技术的股票自动交易系统。但是,不知是这位引进人才在新的岗位有点水土不服,六个多月没能玩转这一个系统,抑或是花旗高管们经过了几次民主生活会后,认识水平有了提高,觉得这么个偷鸡摸狗的搞法将对和谐社会带来负能量……总之,不久以后,花旗银行的领导找到了七个月来对那个俄罗斯人才出走而处于极度恐慌和焦虑之中的David教授,跟他热情地握手问候,高度赞扬了他的学问和人品,同时也询问了他的家庭和身体情况,最后顺便问了一个小问题:他那个小公司有没有兴趣作个价卖给花旗银行?那一刻由于情绪还没有完全恢复,David教授憋了一肚子的话,心想,我得让你破点财,拿个八千万到一个亿的,弥补一下我这段时间的精神损失。他先伸出手指比划着想说,这事儿折腾了我七个月啊,太闹心了啊!没等他把话说出来,对方的领导便紧紧抓住他的双手:啥也别说了,咱们谁跟谁啊,就听你的,七个亿卖给我们,就这么定了!最后经过技术层面的反复磋商讨价还价,花旗银行开出一张六亿八千万的支票,于是,David同志无比幸福地提前退休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要想在技术转让中挣大钱,必须在身边培养一个善于往外倒卖技术的白眼狼。徒弟与众不同的梦想有时候也会帮师傅实现伟大的梦想,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同门都是同梦!

     上一周北卡大学的一个同事给我打长途电话过来,告诉我她组里出了一桩“学术剽窃”案。事情是这样的,三年前她招了一个博士后,做一个组学数据的自动化计算和分析方法的课题。我对这个项目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它是按我最初提出来的一个问题而设立的,同事是搞生物信息学的教授,有兴趣做这个题目,我还专门提供了课题需要的所有组学数据甚至另加一笔资金给她,招来的博士后也很聪明,改了行做这方面研究,进步神速。但由于跟导师相处得有点问题,他中途离开,跳槽到了一家新单位继续做博后,走之前把做的工作总结成一个报告交给了她。

    一年过去后,我这个同事发现那个博士后在新单位跟老板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一个全新的组学数据的自动化分析流程的文章基本内容跟他临走时的那份总结报告相同。更有甚者,他的新单位在网页上公开推出了这个全新的计算分析技术,他的新导师(据我同事讲以前不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已经开始连续申报关于这个分析技术的基金项目了,其中第一次申报的时间,是这个博士后到达新岗位后3个月就开始了。

    我听着电话里同事跟我讲这件事,有点发懵,严重怀疑自己听觉出现问题,眼前不断浮现出那个博后憨态可掬的样子。曾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和他导师两个课题组一起开会讨论这个项目的每一个进展。小伙子最后终于不负众望,把领导布置给他的光荣而艰巨的科研任务顺利完成了!不过,让他原导师气得大口吐血,也令我牙龈有点出血的是,军功章上有他的一半,也有他的现任导师的一半。这两个一半去掉后,就没他原导师啥事了,而我这旮瘩呢,哪怕文章后面鸣谢一下也没捞着。

    同事告诉我,她所在单位的律师已开始跟这个博后的单位正式交涉。因为还是有点将信将疑,我在电话里不断问同事她是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的,她说是美国的基金委在受理那位博士后老板的申请书后,觉得“很有必要”要让这位北卡的教授评阅一下,估计已经看出这份标书里面的内容跟北卡教授以前申报的内容有较高的相似度。

    思前想后,觉得这个博后的现任老板太神奇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起成功的学术或技术剽窃的背后,得有个敢想敢干敢拿的第二任老板!

    我们都有一个梦,它叫科研梦。跟我们这些早上醒得越来越早、梦越来越少的老同志相比,年轻的博士和博士后的科研梦要来得更浓烈更有生机,他们正试图用科研梦托起自己的美国梦、中国梦或者人生梦。科研领域有约定俗成的“行规” - 导师的思路和导师指导下获得的科研成果归导师和原单位所有,也就是说你走出师门时,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同门”不宜“同梦”。有的导师鼓励合作,愿意让学生到新单位以合作者的身份继续沿以前的方向做下去,很多问题出现在导师不愿意成果外流,而学生虽然捧了新饭碗,却一时找不到米下锅,跑到原来那口锅里偷偷地舀饭吃,结果被发现,争执就发生了。这种导师-学生成果归属上的争执中国很多,美国也不少,而且往往一旦发生,即会旷日持久,影响深远。因此,在此寄语即将走出师门的未来的科学家们,这个世界很大,不缺乏科研空间,缺的是独立思想和想像力。你需要在导师相同或相近的科研思路上开展工作时,最好彼此沟通好,走合作的道路。要注意你的新老板,不要被当作走卒,为新任老板们的急功近利而burn your bridges,自断学术道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贾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5898-81828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