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伟
爱如空气
2012-12-9 08:12
阅读:11142
标签:理想, 传播, 表达方式

爱如空气

贾伟

科学网上有不少把自己定位为人生导师的博主,他们经常在博文中高屋建瓴地畅谈祖国大义、民族兴亡、理想之伟大、事业之高尚,让很多年轻博友裨益良多。不过,由于观点不同、视角各异,也同样有众多的博主无法苟同那些个“高论”,往往在一篇“正方”的雄文刊出后,反驳的意见也纷纷“出笼”。其实观点不同不是坏事,科学网本应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平台,但我注意到的是一些博主表达观点的方式日趋尖锐,譬如谈“理想”居然要和男性生殖器联系起来一起吆喝,不知道是否真有这个必要!

说一个不太沾边的故事。Syracuse University的一批心理学家在1984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的罗纳德·里根和民主党的沃特·蒙代尔)的前八天里 对全国三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进行了连续的录像分析。当时的三大电视台主持是ABCPeter JenningsNBCTom BrokawCBSDan Rather。研究人员把这些电视新闻做了分段和消除声音的处理,然后播放给一批随机挑选的受试者看,这些人不知道电视主持人在说什么,但要通过解读面部表情给三个主持人分别打分,打分的范围由“极端消极”到“极端积极”,最高分21分。结果Dan Rather和Tom Brokaw都得了10分左右,而且不论是谈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他们的得分基本不变,也就是说这两名主持人做到了新闻人在两大政党竞选中保持中立的职业要求。有意思的是ABCPeter Jennings,在谈到里根时,其热情溢于言表,得分17.44;说到蒙代尔的时候得分13.38。这些研究者还回顾性地分析了Peter Jennings以往做节目时不同话题中的表现,发现他在节目中表达严谨、比同事更加喜怒不形于色。这些心理学家据此认为Peter Jennings在播报新闻时通过面部表情向观众传递了他更倾向于里根的信息。

后面的研究进展就更有意思了,这批研究人员对全国各大地区的三大电视台的观众群体分别进行了电话采访,结果在所有采访到的地区,ABC台的观众选里根的要远超过另两个电视台的。譬如在Cleveland, 75%ABC观众选了里根,而另两个台在61%左右;在他们采访的宾州的Erie,两者是71.4%50%,有很明显的差距。也就是说,Peter Jennings在播新闻时这么一点面部表情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民的行为,也影响了选举的结果。

这个故事来自于我在旅行中阅读的一本叫“The Tipping Point”的“闲书”,这本书里面还有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一并说一下。一个研究项目招募了一大批大学生,说让他们体验一种新出厂的耳机的效果。受试者被要求在测试耳机时做一些动作(如点头、移动),耳机中播放的是一段音乐和一个对于大学学费是否应该从$587涨到$750的一段争论。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被告知要一面听一面点头,三分之一的人要摇头,剩下的三分之一在听节目时静止不动。这些受试者听完两段节目后在调查问卷上开始填写有关耳机音质的很多问题,但在这些问题之后,研究者插进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问题:你觉得大学学费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这三组学生在最后一个问题上给出了非常不同的答案。摇头的那一组很不认同涨价的提议,他们认为平均学费应该在$467左右才算合理(这个数值比原来的$587还低);而点头的那一组认为学费上涨还是情有可原的,学费水平应该涨到$646上下才是合适的;而既不点头又不摇头的最后一组的同学给出的平均值是$582,跟原来的几乎一样。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想说的一个观点是在我们信息传递中传递方式上的细微差异会导致所传递的内容和结果出现很大的偏差。我们总觉得“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方式”本身传递出的“隐性”信息要比“内容”更重要、影响更为深远。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时代的信息表达方式是跟社会文化同步的,科学网上能看到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相对而言,老一辈的博主表达出的人文更沉稳、厚实一些,他们的博文语重心长;中年博主中则不乏愤世嫉俗的,有的表达方式很感性,很尖刻,刀刀见血,不见血不罢休,见了血更兴奋;当然在此文化背景下的年轻人的表达形式就更加五花八门了。也许,我们这些喜欢谈理想的导师们需要自问,在我们酣畅淋漓地肆意表达了自己的时候, 我们对自己传递出去的信息真的了解吗?我们总说文化有问题,总说根源在体制,总说这个“之问”那个“之憾”,而我们自己又做了点什么了呢?我们这些导师们本人是不是一些缺乏理性思辨甚至是极端和狂躁的表达方式的最有力的传播者呢?

前些年很喜欢一首叫《爱如空气》的歌,轻得像空气的爱,不一定每个人都承受得起。我想“教育”和“爱”的表达性质应该是一样的。大爱无声,对于远大理想的“正能量”的教育不是靠唱“高调”或唱“变调”能够传达和企及的。这个社会不靠谱的“言”太多,靠得住的“行”太少,要当导师的话,也许我们可以从一个小之又小的事情开始着手,那就是在教育别人之前先学会自己好好说话!

我喜欢《爱如空气》中的一段有些伤感的歌词:幸福隔着玻璃 / 看似很美丽 / 却无法触及 / 也许擦肩而过的你 / 只留下一种痕迹在我生命里……我的诠释是,不论你是多么伟岸的导师,对于芸芸众生,你也就是一个擦肩而过的路人,能够在人的心中留下一点痕迹,都是那么的不容易,而要让这点痕迹变得美好,我们自身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贾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5898-64075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2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