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jia20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jia2009

博文

研究生姓名趣谈 精选

已有 14914 次阅读 2009-7-21 09:5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科研, 研究生, 论文, 作者, 姓名

我们组有个硕士生叫淡墨,现在已经毕业了,正在美国读博士。当时我觉得这个名字有诗意,便跟她说,我猜你的名字是来自王冕的“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里的吧?她说的确是她父亲当年从这首古诗里得来的 - 至今还没人看出来噢。看来导师要了解学生要先从名字开始啊。

 

我在上交大开门第一个博士生叫高先富,名字听上去很吉祥,让我联想到了“科研经费”,果然他来后我们组就逐渐有科研经费进账了,批次还很多,就是数额不太大。等到两年后组里又来了个博士生叫李后开,他们师兄弟凑成一副对联,组里才开始有大笔的经费进账。现在这两个“顶梁柱”都毕业了,一个在法国农科院做博士后,另一个在中科院做博后。两人都离开后,我都不敢看组里的经费帐目了。

 

现在年轻人时兴名字重迭,我们组也有媛媛、明明的,这种名字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外国人容易念,我们的“明明”在美国研究院里同事们叫得朗朗上口,而且是姚明的明嘛!而另两个博士后就困难了,名字很正常很中国,一个叫国祥,另一个叫云平,可把美国同事给整“惨”了,舌头怎么捋也发不好这两个音!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课题组曾经一度有王小荣、王晓艳和王小雪三位女生(两个硕士一个博士),她们发起文章来都是 Wang X.,我甚至发e-mail(和读e-mail)都搞错过,真是把人confuse得“一塌糊涂”!问题之严重也让她们三人都成了名人了。2008214那一期的“Nature”杂志在讨论科技论文中中国学者姓名问题时便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我们组这个“极端的例子”。记得当时Nature编辑部提出要张她们的照片,我把三个学生叫到徐汇校区的老图书馆前,当时下着雨,我找了把伞一打开,博士生李后开端起他那傻瓜机“喀嚓”一下,我一把大红伞下汇聚了三千金的照片就定格了。现在小荣和晓艳都在上海工作,照片上那个一半露在雨地里的小雪现在果然偏离了课题组所在地 跑到北京工作去了。

 

不仅仅是学生,有时候导师的名字也很“搞”。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叫贾伟平教授,我不止一次地听人跟我抱怨说检索我们组的论文时总把贾伟平的论文包括进来,搞也搞不清谁是谁的。我跟他们说这还是小问题,我和贾伟平教授常在一起开会,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有人喊老师、教授、贾院长,我们俩都得抬头响应。经常开会让我们也成了好朋友和合作伙伴,最近我们还共同做了点事,发了篇文章。论文一刊出后看着作者姓名我就乐了,想对那些要分清楚谁是贾伟谁是贾伟平的同行们来说声 – good luck!

 

下个月要去英国开会,前两天又收到组委会一个特别邀请函,说非常荣幸地邀请我主持其中一个分会,但我一看还有个共同主持(co-chair),是加拿大Univ British ColumbiaWilliam Jia教授(贾韦国,也是我一个朋友)。难能可贵啊,这么大世界他们还真找到了两个Jia W. 来搭档主持(一个不是综艺节目的学术分会),我只能用句经典的台词说 – I 服了 you



导师与学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5898-244700.html

上一篇:驿动的心
下一篇:科研上的“加减法”
收藏 IP: .*| 热度|

13 黄宁燕 杨月琴 田丰 武夷山 蒋敏强 柳晓雷 张旭 兰轲 叶剑 zzjtcm mathqa xuqingzheng xueke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