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真名的博主,实名的读者 精选

已有 5447 次阅读 2007-9-26 23:05 |个人分类:求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网作为实名制博客,文章整体质量极高。而作为互动的读者评论,整体水平也非常之高。然而,一些人的评论和留言则有些不知所谓。我这里不去列举这些不大知所谓的评论,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绝大部分不知所谓的评论,都是匿名所为,而敢于亮出自己的实名的评论,绝大部分都是极有水准的。当然,同时也有不少朋友掷地有声的认为,网络评论没有义务要属自己的真名,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确实有很有道理。但我一直觉得不大对劲。

不对劲在什么地方?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第一个角度:网络署名的符号表征意义

其实,科学网评论留言的署名,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真名或者大家一看便知其人的代名,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就我本人而言,由于注册的时候注册了“考槃在涧”,因此只要登陆的时候,评论名字都是“考槃在涧”,而没有登陆的时候,均是以“杨玲”评论。绝大部分朋友应该都知道此二人其实是一个人,其他的一些博友也有类似情况;二是回复的名字虽然不是本人真名,但该网友固定使用此名,别人一看,马上也能对上号来,随便举几个例子,朋友们莫怪,比如LixZhangxpMeijuan、小老土等;第三种则是随便找一个有意义或者无意义的字词作为自己的名字,这种情况下,同一个人回复一百个评论,用的是一百个不同的名字,谁也不知道“谁是谁”。差不多这三种情况,可以涵盖网上所有的情况了,新浪、搜狐等网站可以不署名评论,显示为“新浪网友”等,但其实质意义和第三种情况一样,在符号上不具有可识别性。

同样从符号识别意义出发,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一个可识别的符号。实质上,就网络来说,真名和实名的意义也是大体相同的。除了少数知名人士外,其他人用真名,大众也无从考察。在注册科学网时,虽然要求用真名,但假若有人用非本人之真名,由于并没有被要求留下电话和身份证等证件,其实也无从考证。像我这样的籍籍无名之徒,乱编个“赵钱孙”、“同化金”、“莫旭友”等,其实也无人可知。留不留真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人品”的考验。事实上,在网上互动的朋友,99%是无缘得见的,所以真名与否,并不那么重要。

所以总结起来,网络留名其实只存在两种情形:实名和无名。

因此科学网强调“实名博客”而非“真名博客”。博主当中,90%是各个领域赫赫有名的专家,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是号召力,“真名博主制”其实是可以收到科学网、博主、读者三赢的,因此科学网要求博主使用真名实姓,是合情合理的。但对于评论者,就不好要求实名了,也无从要求实名,除非从技术上要求评论者必须要登陆。但网络的一大特点是流动性强,很多网友也许一辈子只上过一次科学网。要求所有网友都先登陆后评论,不但不友好,也影响正常的交流。从制度和技术上,我个人认为目前的模式已经是十分合理了。

但可以看出,分歧还是存在,也就引出了第二个角度的问题。

第二个角度,回复的内容

其实我们可以把回复的内容分为四种:一是态度友善,评论非常精到的回复,二是态度友善,但评论普通的回复,三是态度无所谓友善不友善,但评论欠缺仔细思量的回复,四是态度极不友善的回复。前两种只存在水平上的差异,目的都是要讨论问题;第三种情况比较复杂,有些评论也不是抱着讨论问题的目的,只是根据自己的立场认为博主写得不对,直接否定博主的观点甚至为人,但这其中有些评论还是有道理的;第四种情况,你不可能找出什么真知灼见来,因为来意就是来砸场子,闹事的。

我们发现,第三种情况和第四种情况经常交织在一起,交织在一起的原因是,此两类评论绝大部分都是“无名”评论。第四种情况其实很多时候是泄私愤或者跟博主有线下恩怨,来的目的根本就不是讨论问题,所以其实我们不用去讨论这种情况,但由于第三种情况和第四种情况交织在一起,问题变得复杂了。因为对于第四种情况,我们大可不必理会;但是对于第三种情况,绝大部分人还是本着讨论问题的心态来参与的。在无法从符号上区分第三种和第四种评论的情况下,看到这类评论,博主很容易失去判断,理智的人与之辩论,激进的则与之争执,低调的甚至可能萌生去意,使得本来可以互动互进的交流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这种无名式评论不但对博主不大好,其实最大的受害者是评论者本人,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不答应。因为很多人采用无名原因之一就是想保护自己。有人说不留名是不想多打字,这个理由也比较牵强,连自己都骗不了。上百字的评论都打了,还不愿打三五字作为自己的招牌?

那么无名式评论又让评论者本人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呢?

首先,无名式评论容易让评论者流于表面,不作深入的思考。网络提供了一个很好保护自己的平台,每个人可以随意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些话很多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说过或者不敢说的。然而,您可曾想过,这也带来了思维和评论的随意性?大凡留实名的,总会对文章看得认真些,思考得认真些,因为要为自己的人品考虑;而无名式评论,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很多时候,仅看了文章的一些皮毛,也未作深入思考,手指在键盘上一扫,数十百字出去了。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后,其实挺容易带到生活中的也许是生活中这样的习惯带到了网络中。各位,科学网的读者,总不会是娱乐圈的人吧。来科学网的,差不多都是老师、学者、学子吧,既然如此,当然需要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其次,无名式评论者失去了和博主以及其他朋友非常深入讨论问题的机会。当博主不知道留言属于第三种还是第四种情况时,很难再与之进行深入探讨。博主留真名,来客不留名,这本来信息就不对称;博主心平气和的写文,来客气势汹汹的叫阵,双方都比较难再心平气和了。然而讨论当然是需要心平气和的,彼此针对的心态哪里能开诚布公的讨论问题呢?

第三,实名式评论表明了评论者的一种态度和决心,即愿意开诚布公的讨论。不要小看这样的态度,要求真知,是肯定要付出代价的。这样的代价就是做真人说真话。不但要在网上说真话,而且要在现实中说真话。在网上无名说真话容易,实名说真话困难些。但实名(注意不是真名)都做不到,如何做到在现实中说真话?真话都不敢说,怎么做学问?而形成了这样的态度和决心,则是做好学问的第一步了。不迈出这一步,不要想做出真正的学问来。当然,有的人来科学网并不是为了学习、交流和讨论,这些朋友倒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因此,我们有时候批评一些匿名者,倒不是希望此人亮出真名,而是希望大家能用一个可彼此识别并不引起误会的“实名”,以方便交流和沟通。事实上,这并不会给网友带来任何实质性的问题,给自己取名“令狐冲”,也不会额外占用时间。事实上,即便是完全的“无名”,只要是诚恳和深入思考的互动,也是欢迎的。不管哪种形式,只希望博主和读者能够双赢,而不是双输。

说白了,观点不同时,纯粹的谩骂博主的文章和博主,是毫无意义的,彼此的收获都是0,但是心平气和的讨论,大家都能收获更多,何乐而不为呢?

真名的博主,实名的读者,我看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38-7895.html

上一篇:刘慈欣和他的三体-2
下一篇:关于私产流失的思考--上
收藏 IP: .*| 热度|

1 黄锦芳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