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古今中外门客考-1

已有 4199 次阅读 2007-9-11 11:37 |个人分类:入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此文应李亚辉先生邀请而作。

 

接到这个命题时,我以为此文很好写。但当我查阅相关资料时,却越来越迷惘。门客已存在两千多年,当今是否存在门客,是否应该存在门客,还存有争议。事实上,门客的定义,还存有争议呢。

 

一、             门客的定义

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上,对门客的定义是,“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者帮忙的人”。这个定义有些问题。首先,门客自春秋时就有,而中国比较公认自嬴政时始封建,春秋时代不能算是封建时代,自然也称不上“封建官僚贵族”。另外,有的门客,并非是一直住在“门客主”家里,很多有自己的居所,甚至有的只是偶尔到门客主家做客。此外,“帮忙”和“帮闲”也不完全,有些门客成天无所事事,既不帮忙,也不帮闲。所以我认为,这个定义是比较狭义上的定义,没能概括整个门客的范畴。

而搜狐网,也开展了热烈的门客讨论,详细内容可见搜狐相关网页(http://news.sohu.com/s2005/05menke.shtml)。

其中有人提到“门客关系说到底是主奴关系”,这句话也有些问题,终观古今中外的门客,颇有些人是人格独立的,虽然在经济上依靠门客主的资助,但并非所有人都坐吃山空,完全由门客主供应的。而且很有些门客,有着天子呼来不上船之风,跟门客主对着干。

因此我这里要讨论的门客,是比较广义的门客。指在经济上部分或完全依靠当时显贵资助,人格可以部分独立,在一定时期能够为显贵所用之人。

所以,门客至少包括以下几种人:

家奴式门客:完全由显贵“豢养”,经济和人格上都完全依附于显贵,和显贵的关系“说到底是主奴关系”;

师爷式门客:经济上完全依附于显贵,但人格上部分独立,虽然其“主意”都是从显贵的切身利益出发(当然也是为自身利益出发),但思想并未完全为显贵所掌控;

咨询式门客:现代的很多“门客”多是如此。经济上,并不完全依附于显贵,很多人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和事业,也不和显贵住一起或共事,类似于显贵的“高级私人顾问”,比如为显贵咨询古董买卖的、教显贵佛学的、为显贵提供经济学建议的,等等;

白食式门客:显贵出资资助门客进行一定的活动,比如音乐、数学、科学实验等等,这类“门客”极少回馈“显贵”,至于显贵们本着什么目的去支持这类门客,原因多种多样,我们发现,中国吃白食的门客极少,而国外则不少。

而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唐以前,中国门客的形式比较丰富,四种门客都有,而宋以后,门客主要由家奴式门客和师爷式门客构成,清代自然是“绍兴师爷”的天下,而到了今天,所谓的门客又以“咨询式门客”为主。

唐宋之间的这个转向,值得深思。

 

二、             门客的故事

门客的故事,举不胜举,如果要全列出来,可写几十万字。这里仅举几个经典之例子:

孟尝君与门客:

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孟尝君自己的封地在薛,《史记》说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孟尝君门客中,“鸡鸣狗盗”之徒最广为人知。

齐湣王二十五年(前299),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秦臣中有的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要杀孟尝君。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王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有个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

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

(斜体字来自史记,参见LD语文热线工作室的译文“http://www.ld.nbcom.net/shiji/”)

这个故事说明,当时孟尝君的门客十分庞大,门客中良莠不齐,当然也可说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孟尝君选门客,并不完全是按照传统的标准来选拔“明显对自己有用的”,而是选拔各种奇能异士,而很多人在接受其当门客时,是看不出其过人之处的。海纳百川,这是孟尝君的过人之处。孟尝君也由此收到了回报。

(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38-7157.html

上一篇:从合资公司看转型期国家管理-烟路不通
下一篇:令狐冲不是牛鼻子老道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