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 也有点迷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jianguo

博文

推荐的2011年中国科学人物 精选

已有 6052 次阅读 2011-12-12 19:2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4|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物, 中国科学, 2011

尊敬的博主老师:

您好,由科学网主办的“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于1210日正式启动,现已进入候选人名单征集阶段。本次活动旨在评选出公众心目中的 2011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及2011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您身为科学网博主委员会成员,对科技界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洞察力,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向我们推荐您心目中的候选人名单。

推荐方式:您可以直接回复站内信提名候选人,或发送邮件至2011people@stimes.cn,并注明100-150字的推荐理由。推荐人数不限。候选人须为华人。

候选人标准:

2011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2011年度,身为热点科技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在国内科技界产生重要影响力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引导公众舆论的风向标式的人物。

2011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2011年度,在个人及团体的科研工作中充分体现科技创新价值,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科研成果对基础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为国家科技实力提升及产业科技升级作出杰出贡献。

联系方式:

电话:010-62551982

邮件:2011people@stimes.cn

活动详情请见官网:http://2011people.sciencenet.cn

    

上面是科学网发送的短消息,谢谢科网的厚爱,拖了两天,觉得有必要今天得交差,否则也对不起自己。首先列出的是我这一草根眼中的科学杰出创新人物,之后再推举新闻人物,因为在我眼里科学大于新闻,没有科学创新,也就谈不上什么新闻。

2011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

1.何芳良

中山大学教授,他在2011Nature的研究论文中重新评估了物种灭绝的速率,发现之前的研究拔高了160%,与实际情况不符(链接)。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科学合理的处理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为建立和设计保护区也有一定的启发。顶着同行的压力,不为同行的“威胁”改变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学习。

2.邓涛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他与合作者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是冰期动物的起源中心,通过化石材料证明了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从而推翻了冰期动物起源于北极圈的先前假说(链接)。如果重拍《冰河世纪》,我们或许会有发现更多的中国元素。

3. 刘琰和蒋云爱

北京大学生科院博士,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性取向的分子机理,为从微观的分子生物学角度认识人类社会的同性恋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五羟色胺在性取向转变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的研究论文“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xual preference revealed by genetic studies of 5-HT in the brains of male mice”发表在Nature上(链接)。

4. 宋灿立

清华大学物理系,他与合作者在铁基超导体FeSe电子配对对称性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具体我不了解,请同行评审专家参见:

铁基超导体FeSe电子配对对称性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物理系师生在Science发表铁基超导研究的论文

5. 张琳和张辰宇

他们的研究发现水稻里的miRNA能够通过摄食进入血液,并且一旦进入体内,它们将通过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miRNA作用机理,而且对于未来的临床治疗也具有巨大潜在作用。这一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上。进一步讲,也可以为人们重新评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风险提供依据。

6.屠呦呦

她发现了保存青蒿素活性的生化工艺方法,由此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拯救。今年,这位老人获得了拉斯克奖,成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之后,她获得多项荣誉和一定的奖金,但与她的杰出贡献相比仍然显得微不足道。

7.孙启高博客链接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他从事的研究是冷门中的冷门----古植物学,但在孙老师的解说下,古植物家不再是没有生气的科学家,而是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抱负甚至可爱的大活人。孙启高主编的《古植物学的故事》为我们了解古植物学和古生物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2011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1.饶毅

2011年对于饶毅和中国科学界是不平凡的一年,饶毅落选院士并在博客声明从今以后不再竞选院士,同时在他的博客里已经发布多篇关于院士和院士选举的文章,篇篇击中要害。他的处世风格跟他做学问一样犀利,从来不含糊。

2.王飞跃

从王飞跃的博文中可以感受什么是大家风范,让人感觉复杂网络不再复杂,人类可以变成机器,机器也可以变成人。同样落选院士的他相对低调。

3.王德华

一位苦口婆心的好老师,喜欢唠叨,但用心良苦。网上网下基本上给人同样的感觉,见到王德华老师,知道一个词叫“如沐春风”。鞭策研究生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好像是他分内的事,其实他也同样关心科普。

4.蒋高明

让人们吃上放心的有机食品好像是这位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的梦想,凭良心、干实事,虽然每天与农民、农村甚至牛粪为伍,但也乐在其中。他用科学重新解释了有机农业的真正内涵,更向人们展示什么才是“大农业”。

5.方舟子和李开复

方舟子喜欢挑刺,喜欢打学术权威的假,喜欢与高人过招,他指出李开复履历方面的问题,但李开复不是逃避或者零容忍,而是知错就改。二位给其他遭受此类事件折磨的人树立了好的榜样,具有正面的社会意义。

6.施一公

科学家的良知往往能唤起大众的关注。积压了半年多的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文章还是发布了,希望能换来北京的好空气,希望能唤起人们和政府保护环境的意识。我觉得,2011年施一公先生的社会贡献甚至大于他的科学贡献。

7.武夷山

笔耕不辍,一位爱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人,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染着科学网的读者。他不爱凑热闹,不喜欢跟风起哄,但笔下的文字却那么有灵性,如果说他是一位知识传播者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 …

先写这些,其他的目前一时想不起来了。由于专业背景的限制(我是学生物的),所推荐的未免不全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每类只推举7人,还烦请热心人多多补选,谢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0340-517741.html

上一篇:没有谁的研究是无法取代的
下一篇:本博入选AoBBlog官方博客
收藏 IP: 123.157.19.*| 热度|

9 许培扬 陈小润 李学宽 郭向云 丁甜 张彦斌 王栋 傅蕴德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