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三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gaochan

博文

粒子“集体舞步”失序,挑战宇宙起源关键判据

已有 298 次阅读 2025-8-3 14: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通过让金原子核高速对撞,试图重现宇宙大爆炸后百万分之一秒内的极端状态——那时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粒子(质子和中子)尚未形成,物质被认为处于一种由更基本的“夸克”和“胶子”组成的炽热“浓汤”状态,称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在地面实验室,找到从核物质到QGP刚刚出现的具体条件,是理解宇宙如何演化的关键一步。

      多年来,物理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潜在的QGP“指纹”:在高能量对撞中,不同种类的粒子(如质子、π介子等)在垂直于碰撞方向平面上的运动模式(称为“椭圆流”),如果除以粒子内部所含夸克的数量,它们的“舞步”曲线会神奇地重合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组分夸克数(NCQ)标度律”。这被广泛认为是QGP形成的有力证据。

      然而,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多相输运模型”(AMPT),系统模拟了较低能量(相当于每个核子对质心能量3.07.7 GeV)的金核碰撞。他们有了一个颠覆性的发现:在最低能量(3.0 GeV)附近,即使碰撞中可能已经产生了自由活动的夸克,NCQ标度律(即粒子的“舞步”除以夸克数后能重合)却完全失效了! 而随着能量升高到3.9 GeV以上,这种协调的标度律又逐渐恢复(图1上排)。

      为什么“指纹”会失效?研究揭示了两个关键原因:1). “热身”不足: 在最低能量下,碰撞产生的夸克“团队”互动不够频繁和激烈,未能充分“热身”(即达到较好的热平衡),导致它们的集体流动本身就不够协调和有规律。2). “特殊成员”稀缺: 产生一种叫“奇异夸克”的粒子非常困难且稀少。像K⁺介子这种含有奇异夸克的粒子,其流动模式因为“搭档”太少而变得杂乱无章,波动很大,破坏了整体的协调性。

      这个发现意味着,在接近宇宙物质可能从普通强子物质向QGP转变的能量区域(临界区),仅仅因为没看到NCQ标度律(“舞步”不重合),就断定QGP没有形成,可能是错误的! 标度律的失效,更可能是夸克团队“热身”不够或“特殊成员”缺席导致的动力学限制,而不是QGP压根没出现。这动摇了NCQ标度律作为QGP“铁证”的可靠性,提醒科学家们在解读低能量重离子碰撞实验(如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RHIC固定靶BES实验)结果时需要更加谨慎。

      理解宇宙诞生之初的物质状态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基本追求。这项研究不仅修正了对关键探针(NCQ标度律)的认知,揭示了低能区复杂的动力学过程,也为未来在国内外大科学装置(如中国的HIAF)上更精准地探测夸克物质和相变临界点指明了方向,帮助我们一步步拼凑出宇宙极早期的壮丽图景。

      本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雍高产研究员团队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相关论文发表于《物理快报B》。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physletb.2025.13975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7639-1496309.html

上一篇:月明星稀:论科学天空下被遮蔽的孤光
收藏 IP: 210.77.74.*|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3 2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