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行中的外行与外行中的内行
阅读了李世春《内行整内行是最要命的》,受到启发,随笔而至。
文章提出的问题,包含了一个管理问题、决策问题。以张劲夫为例,与那些专业北京高深的人员相比,的确是资历浅了、学历欠了些。但是作为管理干部。他的确是个内行。这样的外行有时候比那些有偏见的内行,做管理还要好。这奇怪吗?
以下为原文,已经读过李世春文章的可以跳跃过去,直接进入下一部分。
张劲夫当时上任不久,学历、资历都不高,年龄也只四十多一点,一般人很容易在那样的形势下趁机整人。我以后就看过一些学历、资历比他高的人,为没有这么严重的事而生气、整人的。张劲夫不仅不整、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了科学院那几个对自己“含沙射影”的人。现在讲起来,那张劲夫是人格高尚。
张劲夫组织科技项目(特别是两弹一星)也起了很大作用,绝对应该算“两弹一星”的功臣。他也是制订十二年科技规划的主要领导之一,做过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秘书长。
不奇怪,除了和管理人员的个性、胸怀、品格有关外,可能有这样的因素:
A是谦虚谨慎,注意请教;B是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了解大家的想法和工作状态;C调动各种因素,把大家拢起来,往一个地方努力。
我做管理经验不丰富,不超过十年,还是兼职的,而且曾经看不上管理工作。经过反思、学习和体会,觉得管理其实也是一门学问。为什么,同样的人员构成,有的人做管理,单位里的人心情愉快,人心齐;有的人做管理,单位里的人心情压抑、人心散。这和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关联。管理,似乎看不出科学、技术、工程含量,其实就在“随风潜入夜”的气氛里。管理的一个功能就是,营造和谐的气氛、融洽的气氛,营造“八仙过海,各尽其能”的环境。那些称不上神仙的呢,“天生我才必有用”,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次要的、辅助的岗位需要他们。
对于那些内行的人来说,张劲夫的确,也许,是专业上的外行了,但是,他也的确是管理上的内行。其主要表现就是,在位置上,不计较个人恩怨,一心为了科研事业,为了两弹一星项目。事实已经说明了,他是值得称赞的功臣之一。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不会忘记他的。
那末,内行中的外行如何讲呢?
先把题目拉长一下:科技内行中的管理外行与科技外行中的管理内行。
为了题目的简练和醒目,笔者省略了标题中的几个限定词。现在恢复它们,就好说一些了。
科学技术(或者工程)内行中的管理外行,例子不难找到。这里涉及到用人的思路问题,一个科学技术(或者工程)内行,是否天生就是管理内行呢?假如科学技术(或者工程)内行实际上不是管理内行,您让他占据管理的岗位,其实是害了他,对科学技术(或者工程)的整体也是损害。这样的情况不鲜见,某某某科研能力超强,成果突出,提拔一下吧,给了他一个位置——管理岗位。结果呢,人家骑虎难下,比座在针毡上还痛苦,他不是练武术的,是练科学或者技术的。这样的时候,有勇气的、或者不计较官位得失的,会激流勇退,回到专职的科学技术岗位,也有不好意思离开管理位置的,那就只好暂时座在针毡上了。
内行和外行,其实,都有转变的可能性,只要动脑筋琢磨。不能以为一个专业的内行,天生就一定是另一个哪怕不起眼的专业的内行。
有人把科学、技术、工程看做三个方向,我觉得有道理。那么,管理呢,也需要足够的重视,你小看了它,它就会小看了你。
“天生我才必有用”,用途大小、用在哪里暂时不提;即使是天才,也不是万能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0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