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科学时报》A2版刊登了记者王丹红采写的报道:《地球物理学家合力
推动数据共享》。读后有一个感想:就是网络时代的科研,比以前方便多了。
比如数据和文献的获取。以前,需要填写卡片排队等候,等待资料管理员搜索的资料,
多数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了。速度成百倍的提高了。
但是,计算机或者网络获取文献时,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有时,发愁的不是资料
少,而是太多了。如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又需要费些心思了。
“电子地球物理年”的概念,以及下月初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年
会,提供了一个认识地球的角度——地球是一个物理系统。
“虚拟观察站”将成为科学收藏的观察站。利用网上共享的数据,包括以前不易保
留的纸质历史数据转变来的数字信息,科研人员将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多源数据,包括不
同语言载体、不同形式的信息。而计算机技术工作者,在数据共享的“虚拟观察站”建
设中,将大有用武之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物理学家威廉姆·彼得,作为“电子地球
物理年”的创始人之一,提到的标准化计算机语言,像语言中的世界语一样,将为不同
格式的地球物理学数据的整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里的“标准化计算机语言”应该和
以前所谓的标准化计算机语言(如BASIC,FORTRAN)有所区别。
计算机语言种类繁多(“词汇、语法”千差万别),但实现的功能类似,如果,有一种
计算机语言可以与各种计算机语言进行交流(无须进行烦琐的转换),那么其优越性很
明显,但是“标准化计算机语言”的产生,这项前沿信息技术的研究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困难不会少。
但是,科学家们的乐趣之一就是——迎接各种挑战,尤其是智慧的挑战,提出和解决
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