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利平
习作12篇背后的故事
2025-1-27 11:21
阅读:511

[1]籍利平. 追忆重力测量 [J]. 中国测绘, 2016, (03): 72-75.

[2]籍利平. 给力的新一代重力卫星 [J]. 百科知识, 2012, (19): 10-12.

[3]籍利平. 地球重力场的奥秘 [J]. 百科知识, 2008, (24): 14-15.

[4]籍利平,李丹. 原子干涉仪——一种新型重力仪 [J]. 测绘技术装备, 2002, (04): 32-33+36.

[5]籍利平. 20′×20′网格加密重力测量的点位布设 [J]. 海洋测绘, 2002, (05): 46-47.

[6]籍利平. EXCEL2000计算固体潮改正理论值 [J]. 铁路航测, 2002, (01): 30-32.

[7]籍利平. 六台Z400重力仪的格值试验 [J]. 测绘技术装备, 2002, (01): 39-41.

[8]籍利平. 航空重力测量及其在局部重力场建设中的应用 [J]. 测绘通报, 2001, (S1): 23-24.

[9]籍利平. 关于局部区域重力测量的若干问题 [J]. 北京测绘, 2001, (02): 27-28+5.

[10]籍利平.关于5′×5′网格加密重力测量的点位布设[J].测绘科学与工程,2004,24(4):35-38.

[11]籍利平.5’×5’网格加密重力点平均高程与地形平均高之差的检核[J].解放军测绘研究所学报,2003,23(3):43-45.

[12] 籍利平 某工程加密重力测量研究。(会议论文)

***********************************************************

                       1

  重力测量的外业故事,在【1】中有叙述。此文没有写到1996年春节前后的往事。1996年的我,在“战地”度过。微信文章《金戈铁马腊八夜》描述了腊八夜乘坐军列出行的故事。故事中,军车司机(别名:汽车兵)对于彻骨的寒冷印象深刻。

  那次测量过程中倒是没有多少故事。测量前后,有些细节颇有意思。比如驻地政府的慰问品中,有一双运动鞋,我没有穿。号码偏小,我留给了未来的孩子。他上小学时穿上了那双鞋子,不到一个月就把它报废了。御寒的毛毯,发挥了作用——临时驻地气温较低,山沟里的倒春寒,床板放在水泥地上,作业的余暇时刻看书的时候,手套舍不得脱下。

  近60天的行军、户外作业、驻扎、钻隧道,等等,基本上都是手脚冰凉的手脚冻疮在返回北京后若干天才痊愈。

                        2

  我以为某卫星还没有发射。其实人家已经在太空飞行了。

                        3

  《百科知识》的这篇科普文章,也被收入了一部科普书。

                        4

  合作者是一个同事,曾经与我一起到北太平路16号查阅资料。若干年后,我离开清河到16号报到。又过了10多年,我离开了16号院。

                        5

      在海南,遇见了此文的审稿人。我们一起在三亚湾里住招待所。联合试验的聊天副产品有《醉爸爸》;散步产品为《蟹趣》。

      在海边,接到过一个长途电话——一年前应聘的影视机构,让我去上任“群演”。

      实际上,在试验中,我的角色就是群演。

                                                                        6

     此文是一系列重力计算的副产品。某年月多次计算、验收重力测量数据,用上了电子表格。

                                                                       7

       重力仪格值试验期间,儿子还不到2周岁,要从北五环外到东三环上幼儿园。那是一段难熬的时光。坚持到了2周岁,机关幼儿园终于接收儿子了。我乐坏了!承担了接送儿子的光荣任务。

                        8 

   此文主要是纸上谈兵。《测绘通报》的另外2篇(非重力)文章,都与工程实践密切关联。

                        9

   此文总结了多次野外测量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

                      10-12

  工程背景明显的文章。与【6】组成了一个序列。或许1′×1′网格的测量问题,值得写文章?这里不难引出2个问题:

   1  测量中的网格思维。...,20′×20′、5′×51′×1′,...

   2  测量中的精度等级控制(思维)。

  [10] 发表前,收稿期刊更名。我也趁机把署名机构名称从某部改为某研究院。

   [12]得过“学会”论文奖,对我来很意外。我把获奖证书写到了一个PPT里,也算高傲了一回。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籍利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47062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